杨松林全家在泰安县安顿下来,杨老太太忙着给全家准备过冬的棉衣棉被棉鞋,发现孩子们的里衣只有两身,又是一通采买,就连夹袄棉背心都备齐整,把成衣铺掌柜高兴的直夸老太太想的周全。
银子不经花呀,一百两银票越拆越小,就剩二十几两了,虽说每天有个五六两的进账,可院子里二十来口人,吃的比财主家都好,孩子们读书的束修,笔墨纸砚又是一大笔开销,得想法子省着点花。
南街码头有不少苦力吃过竹林食府的羊骨头汤配杂粮饼子,提过很多次希望南街也有家同样的铺子,也免得他们累了半天,还要走刻把钟过来买吃食。
杨老太爷自从进了县城就没闲着,城里城外逛了个遍,想找块荒地种菜都没有,觉得在南街开家食府挺好,自己有个地方打发时日,又能挣点银子贴补家用,总不能全靠一个半大孩子养着吧,主意定了回家商量去。
杨松林为了让许多田万家富多识些字,整天安排都很紧凑,上午读书习字,下午练习算数,真真宝儿王平贵三个孩子也不例外,只是对他们的要求不那么严格。
其实他的心里很焦虑,回杨岭村办书院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地是买了,可要把书院建起来需要一笔不小的银子,等到明年粉条作坊的收入,可又得耽误一年,好想抽个时间过去看看。
乔璟妍自从穿越后第一次睡懒觉,唐敏仪担心她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轻轻推门看了几次,面容松懈呼吸均匀,用手轻轻摸额头,还好没有发热,兴许是累坏了。
乔璟妍昨晚想的东西太多,差点导致失眠,所以早上睡过了头。躺在床上闭目思维脑子很清晰,她理想的目标是去府城生活,现在时间提前了也没什么不好,从两个铺子挑选几个手艺熟练的下人一起过去,自己就不会太累,顺便寻一个合适的院子,自己的家就算安下来了。
竹林苑有杨老太太掌管,一点都不用担心,竹玉斋玉竹轩抽走的人手需要补充,河西村的堤坝田地有徐村长王春生看着,应该不会出问题。
竹林坊的程小妹增加了泡菜作坊,估计忙得不可开交,越是小买卖越累人,赶紧起床吧,还有好多事要安排。
堂屋里,杨松林和杨老太爷正在小声商量事,看见乔璟妍出来声音才大点。“焕城起来了,是不是被我们吵着啦?”
杨老太爷对这个捡来的孙子不太了解,相处的这几天,除了晚饭时能说上话,成天见不着面。
“不是,我睡饱了。”乔璟妍伸着懒腰出去洗漱。
“傻孩子,睡觉咋还能睡饱呢,早食一定要吃,不然成天忙得脚不离地,身子骨会累垮的。”误会,她说的是睡饱了觉 ,少说了一个字。
“嗯,马上就吃。”不解释了,以后说话注意点。
“焕城啊,吃完饭过来一下,我们有事同你商量。”杨松林这些年的心思都在教书办学,家里的生计都是爹娘操持,当初妻子私下卖掉陪嫁铺子跟他去铜陵县,要不是把银票缝在儿子尿布里,他们全家真得喝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