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天下大同

……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程信再次回到魏国都城。

名家的辩子在他之前就已经回来,并将新的计划告知了魏都的各家诸子。

他们没有舍近求远,正在以魏都为核心,在整个魏国行动着。

群贤苑,魏王安顿各家诸子及弟子的所在。

这里也建造了不小的敬神居。

程信召集了诸子,开始说服。

“诸位,此行所见,百姓困苦,我很心痛。”

医子(医家)叹道:“是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程信道:“当今之世,礼神已死,礼乐崩坏,我认为应该制定一套新的礼制,方能扭转乾坤。”

他最终选定的核心目标是两个,尊神和大同。

他自身就是神灵,尊神是必须的,总不能制定出一套将神灵排除在外的礼制出来。

何况要通过这套礼制在当前的平行宇宙获取神职。

那就绕不过七尊祖神。

若这套礼制将神灵排除在外,如何能在七国通行?

大同即是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天下万物之间的和谐共处。

它源自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表达了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即人人平等、和谐共处、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状态。

“天下大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中,描述了一个没有私有、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不公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遵循道德规范,尊重他人,追求公共利益,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

“天下大同”的概念后来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例如哲学、政治、经济等。

在哲学领域,“天下大同”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政治领域,“天下大同”则强调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和世界大一统的理想。

在经济领域,“天下大同”则强调资源的共享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总之,“天下大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均衡发展。它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