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天下稳定之后,秦叔宝和尉迟恭的差距却越拉越大。尉迟恭外放则为都督,回朝则出将入相。他不仅敢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宰相级大臣出言不逊,还敢暴打王爷李道宗,甚至脾气一上来,他连李世民的面子都不给。而李世民不仅不动他,还要把女儿嫁给他。但是秦叔宝,却早早地就告病回家,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
秦叔宝真的病了吗?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长年征战在外,受创数十次,流血数升,怎么可能对身体没有伤害!这话确实如此。但是,尉迟恭受创并不见得比他少,但是在老年仍然能出兵收拾突厥。人和人的体质不一样,不能用尉迟恭的标准来要求秦叔宝。但至少,他的病是值得怀疑的。天下第一的猛将,真的就会被长期的病痛击倒,进而卧床不出12年呢?
很有可能,是秦叔宝被玄武门之变吓到了。
秦叔宝虽然是李世民的部将,但是就如同关羽“降汉不降曹”的说法一样,秦叔宝的效忠对象是整个唐王朝,而非李世民个人,对一些非秦王指挥的战斗,他也积极参与。在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互相争斗的时候,秦叔宝始终置身事外,甚至玄武门之变爆发时,也未能在史书上发现秦叔宝帮助李世民的记载。秦叔宝当时即使是去了,也没有参与到几个核心事件中。按道理来讲,按照秦叔宝当时的地位和他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李世民是不可能不让他参与“宣武门之变”,唯一的可能就是秦叔宝是不认同李世民诛杀自己亲兄弟的行为的。虽然他没有向李渊告密,可也一定向李世民表明了自己不想直接参加到这次行动的想法。李世民考虑了他的意见后,便安排秦叔宝在外面接应等外围任务,没有让他直接进入玄武门。
这对于李世民个人来说,是一种感情上的伤害。
相比起来,尉迟恭和李世民则是个人之间的交情。从虎牢关前两人的并辔而行,到尉迟恭在和李元吉对练时将对方的武器折断,都能看出他对李世民个人的效忠。当李元吉准备出兵,征调尉迟恭时,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对方要害自己,然后赶紧劝李世民动手。玄武门之变时,他先有斩杀李元吉的大功,后又有逼宫李渊的功劳。很显然,尉迟恭对于李世民的忠心,是超过他对唐王朝的,李世民对他的礼遇,是对他忠心的回报。
说起来,李世民也是器重秦叔宝的,在自己登基后,册封他为左武卫大将军。但是,秦叔宝能够懂得在玄武门之变时明哲保身,又岂能不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为了避免日后遭到猜忌,他只能时刻小心谨慎,不能在朝堂上表现得过于抢眼。后来,秦叔宝旧伤复发,于是他便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卧床不起。李世民得知后,连忙派人去请最好的名医给秦叔宝医治。每当小国给大唐进贡,李世民也总是会将一些名贵药材送至秦叔宝的府中。
对于李世民的种种表现,秦叔宝自然是感激的,但是他也明白,自己始终不算是李世民的“嫡系”,如果回到朝堂遭人构陷,或者与人结怨,李世民未必能保住自己。与其这样,倒不如病下去来得安全。否则,即使自己能打能斗,但是子孙怎么办?因此,每当医生将药送过来的时候,秦叔宝总是先谢恩,然后乘人不备偷偷将药倒掉,好让自己可以长期卧床。
秦叔宝的儿子秦怀道是一个老实人,起先并不明白父亲为何会这样做。但是,秦叔宝却让他不要声张。直到自己临终前,他才将自己的良苦用心告诉了秦怀道,并希望儿子能按照自己的方式,低调地生存下去。
公元613年,秦叔宝因病离世。李世民听说后表现得悲痛不已,命人为秦叔宝修建石像,并且亲自为秦叔宝撰写墓表,将其尸身安葬昭陵,将其画像放入凌烟阁。
至于秦叔宝的儿子秦怀道,他还真是遵循父亲的教导,一直低调生活。虽然在秦叔宝去世后,他在京城当了一阵子武官,都是后来却到地方上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虽然他承袭了父亲的县公爵位,却并未深入朝局,最后终于得以善终。
晚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年迈体衰,开始怀念往事,追忆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战斗岁月。为了表彰那些曾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于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戊申(二十八日)下诏在凌烟阁为二十四名功臣画像,这就是着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由阎立本所作,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凌烟阁内部又被分隔为三层,最里面一层的画像均为功高的宰辅大臣;中间一层则为功高的王侯;最外面一层则是其他的有功之臣。晚年的唐太宗,经常来此怀旧。
“凌烟阁”这种形式的功臣阁,并非唐太宗李世民首创,历代有之,比如西汉的“麒麟阁”,东汉的“云台阁”等,但是“凌烟阁功臣”却是中国古代史中,历代开国功臣中最有名的一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能够进入凌烟阁,自然是人臣荣耀之最。但秦叔宝战功赫赫,为何凌烟阁却是最后一名?
入选标准说明一切!
首先秦叔宝的功劳肯定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相信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但是凌烟阁的功臣并不是唐朝建国的功臣排行榜,而是李世民的时候为了纪念开国功臣和治理国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的大臣的,所以开国的表现只能是这个其中的一个部分而已,而且很多的功臣都是在李世民称帝的时候建立的功业,像侯君集攻破高昌、李靖消灭东突厥的功劳已经够他躺在功劳簿上了,而治国能人像魏征这样的人都是能够登上凌烟阁的,也就说明这个绝对不是简单的一种考虑,而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所以能够登上凌烟阁的人,都是有着很大的功劳,同时也是要有代表性的功臣才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的。
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人是能够进入到凌烟阁的,第一种功臣就是最早参加李唐阵营的文臣武将,当然这也就是他们起家的资本了,这样的人基本上都是属于李唐自己家族的人,所以他们也就能够最早加入到这个阵营了。这样的人是以李孝恭为代表的,因为他就是李渊的侄子,而像柴绍那可是李渊的女婿。
第二类就是李世民的核心班底了,也就是跟随着他参加玄武门政变的文臣武将,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李世民绝对是不可能登上皇位的。所以这份拥立之功在加上他们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依旧是能够在治国和军事上继续做出贡献,所以他们也就能够登上这个凌烟阁了,当然这个主要的代表就是长孙无忌,这个人可是李世民的铁杆追随者,其他的像尉迟恭,侯君集和程咬金都是坚定的支持者,其他的文臣就是以房玄龄和杜如晦为首了。这部分人也是进入到凌烟阁中最多的一类功臣了。
第三类主要就是一些治国理政的高手了,能够开创出一个盛世的局面,能够将唐朝的疆域无限地扩大,这些有功之臣也都是能够进入到凌烟阁的,这里面治国理政的魏征,能够开疆拓土的李靖和李世积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了。
那么秦叔宝是属于哪一种情况呢?秦叔宝比较特殊,真的算起来的话,这三个阵营似乎都和他没有什么太多的联系,他肯定不是属于最早加入到李唐阵营的武将,因为他是在先后经历过很多的主公之后才加入到李唐阵营的,而且他虽然是被分配到李世民的麾下成为马军总管的。
但是在玄武门政变的时候,秦叔宝选择了中立,也就是没有参与到太子和秦王的争斗中,这一点李靖和李世积也是一样的情况。
而且在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秦叔宝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养伤的过程中,所以也就不可能参与到这个时候国家的治理和对外战争中去。
所以在其他人都在李世民面前有着表现的机会的时候,秦叔宝还是在原地踏步,能够登上凌烟阁,都是因为他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的功劳足够大的结果了。
而且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并非是按照功劳大小排名的,而是按照他们最高的官职排名的。秦叔宝生前最高官职左武卫大将军,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封胡国公,正三品,这个官职在功臣榜上毫无优势,垫底不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