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定了亲,到大婚,至少得一年半载的准备时间。
但齐王妃以儿子年纪大了,且夫妇二人好不容易回到京都城,不能久留,所以婚期被缩在了半个月内。
小主,
顾歆然这半个月忙得不可开交,不仅忙于准备儿子的大婚,还要忙于应付到访的亲朋故旧。
毕竟是分别了将近十年,无论哪个来访,都是既激动又感慨。
半个月后,裴珏和徐静岚的婚期到了。
王府顿时宾朋满座起来。
摄政王离开朝堂已经十年,门生旧故虽遍布朝堂,但在非正常情况下,即便是齐王回京,他们也不好明目张胆地上门拜访。
但有了这个大喜事就不同了,这就是一个可以名正言顺上门道贺顺便叙旧的契机啊。
所以大婚这一日,甭管是有没有收到请帖的,文武百官几乎全都到了。
毕竟是曾经的摄政王,即便是人已另封了齐王回了封地,但皇上与摄政王一家的亲厚,哪个不看在眼里?
更别提那个门生故旧了,大多都还秉持着当年摄政王的执政理念。
如今的大周,一派祥和安宁,除了周边偶有局部小战事以外,经过摄政王执政的那十几年间的励精图治,培育新粮种改革新耕法,修水道围河堤,大力发展商业,提升商人地位。
国库充盈,但凡发生点什么天灾人祸,也能及时赈灾。
再也不是那个因天灾人祸就会民不聊生的大周。
所以,摄政王在大周朝野的地位,十分尊崇。
因此,世子大婚,自发上门道贺的百姓,居然也有很多。
顾歆然看到这密密麻麻坐不下的人,不由得扶额。
只得让人临时在门外开了十几桌流水席。
同时也理解了,为什么夫君当年在楚璟能亲政时,立刻就当了甩手掌柜。
别说是养子,便是亲儿子,如此的功高盖主,只怕也是容不下的。
眼下更好了,连东境兵权都交出去了。
只盼着日后,儿子女儿能与小皇帝和谐相处吧。
三天后,一辆不带任何标记的普通马车,低调地驶出了京都城。
看着京都城门越来越远,顾歆然倚在裴修泽怀里静静看着,叹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