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是自然界中一种独特的清凉媒介,当风在炎热的夏季中运行时,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凉爽的感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林木层叠间,染画的岁月,也是清风拂耳畔,微凉的时光,湖畔的荷花、垂丝海棠、花卉争奇斗艳,芬芳扑鼻,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和美丽,让我们在夏日的阳光下,纵情享受这美妙的季节,留下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要放下过去的烦恼和忧虑,在这尘世的喧嚣里,寻一处静宁与悠然,无需远行,也不必刻意,当生活的琐碎疲累了心眸,于偶尔的驻足中,听风看落雨,拾花染芬芳,晨起有清风同行,暮里有夕阳相伴。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和清风同行,和夕阳相伴,在生活的琐碎中寻找静宁和悠然,用心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和幸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饮食起居
忌过度贪凉,芒种节气过后,气温升高加快,人体为了散发热量,毛孔会逐步扩张,出汗量增多,此时过度贪凉,容易导致热伤风。
忌熬夜觉少,夏日夜晚,星空璀璨夺目,月色清朗。白日的暑气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阵阵凉风。微风拂过脸颊,让人陶醉于夏夜的美好。不少人把夏天当做狂欢的季节,熬夜不注意休息。而中医认为,夏季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即便是夜晚,气温依旧很高,令人难以入睡,还容易早醒或中间间断多醒。长此以往,身体容易处于疲劳状态,精神状况及皮肤都会变差。俗话说:“春夏养阳”,养阳的重点在于养心,睡眠是养心的最佳方法。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是午睡,“午睡一刻钟,夜补一小时”,每日午睡既能预防困顿不醒,还有利于养护心脏。
忌情绪暴躁,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燥热的天气,人体出汗量增多,身体中的钙、钾、钠、铁等电解质代谢容易发生紊乱,从而促使易怒暴躁的情绪。若不良情绪过度堆积,更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身体各种疾病。
宜吃点苦味,苦夏开始,人们常常没有食欲,而过多食用冷饮会造成脾胃伤害。所以在饮食上:一是清淡为主,二是切忌贪凉,三是苦夏“吃点苦”。夏季饮食应少荤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类。尤其可多吃瓜类食物,如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明代李时珍认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苦味食物大都具有清热解暑、燥湿坚阴的作用。芒种后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宜穿着透气,夏天是一个充满狂想和激情的季节,阳光强烈,天气炎热,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热情。芒种时节气候湿热,应穿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衣服。
宜运动避汗,夏日炎热,但清晨,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下一地金黄,明亮不燥。夜晚的凉风,吹散了白日里的暑气,让人感受到夏日的独特魅力。对爱运动的人,建议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早晨或者傍晚适当运动,别追求大汗淋漓。运动后忌大量饮用冰镇饮料,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