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拿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紫宸殿付之一炬,事成有赏”这样一句话。
这确乎是朱太妃的笔迹,赵佶看过之后怅然若失。太后也伸过手来,赵佶将竹签递了给她。
“哼!真是包藏祸心!”太后将竹签往桌上一拍,扭头对赵佶说:“官家,人证物证俱在,可容不得那贱婢不认。”
赵佶面色苍白,唯唯诺诺的说:“全凭母后娘娘处置。”
太后满意的一笑,吩咐道:“来人,将这图谋弑君的妮子押在刑部大牢,听后处置。”
两名兵士应了一声,将这宫女架起来就走。
“至于朱太妃那吗?先派兵看守着,不急处置。”她又吩咐了一句。
她喝了一口茶,重新露出了笑容,转头对赵佶说:“朱太妃是简王的生母。她这是司马昭之心,官家你难道不明白?”
“母后是说,她要害我,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
“难道不是吗?”太后反问。
赵佶没有说话。
太后缓缓起身,一边踱步一边说:“先帝哲宗就是朱太妃的儿子。本来傍着儿子她也可享受一辈子荣华富贵。只可惜天不佑她,偏偏让哲宗英年崩逝。哼哼,对我来说这可是天赐良机,如何还能错过?”
“母后,皇儿也很感念母后扶我登上皇位的恩德。”赵佶说。
太后转过身来瞧着他,说:“官家不是爱好画作吗?哀家手头正好有一副长卷,还请官家品评品评。”
“哦?”赵佶有些奇怪,不知道太后为何会将话题转向这里。
于是,两个太监将一副长卷徐徐展开。赵佶走上来细细看着,但看画中的人物、车马。楼阁、城郭绘声绘色。
小主,
“笔法精湛,人物各不相同,如此长卷确实难得。”赵佶赞叹道。
“这画是哀家命一个叫张择端的人所作,幸而能入官家法眼。”
太后这句话让莫云潇精神陡然一振,难道这画就是着名的《清明上河图》吗?她真想爬起来一起看看。
莫云潇想的不错,这画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清明上河图》。
太后一指画面中心的汴河,说:“官家且看,这河中有一运货的小舟,然而这舟似乎就要撞上州桥。船上的人大声疾呼,岸边也有人奔走呼号。可桥上的人却还茫然无知。”
赵佶细细一看,确实如此。不过他仍不知道太后这话中的含义。
太后笑道:“东京城处处繁华,但于这舟上的人来说,这舟就是他们的性命。若舟翻了,他们就要落水。桥上的人只会看笑话。官家,你我不正是这同舟之人吗?”
“啊?”赵佶吃了一惊,茫然的望向太后。
“若是有人要掀翻咱们的船,咱们可要勠力同心,拼尽全力将这人除了才是。”太后继续说:“莫要让哀家一头使力,否则船也会翻的。”
赵佶已明白了她的意思,便说道:“皇儿恍然大悟,多谢母后指点。”
太后转过身来,又说道:“听说简王被三法司会审,大罪已定,可为何迟迟不宣判呢?”
“简王在朝中多有势力,皇儿不敢贸然处置。”赵佶回答。
“你不贸然处置,却有人铤而走险。”太后呵呵一笑,又重新坐了下来,说:“这分寸,官家可得好好拿捏呀。”
“是,皇儿明白。”赵佶毕恭毕敬的说。
太后一笑,说:“好了,那个舍命救你的宫婢还在后面睡着,你去瞧瞧吧,哀家也该回宫歇息去了。”
“小的……小的已经醒了。”莫云潇从屏风后面小心翼翼的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