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秘决

每次借着买纸笔的由头,她都在里面看书,直到人家出声赶人才结账走。

就这精神,林母都佩服她的厚脸皮。

没办法,书太贵买不起,家里又没有新的,她只能去书铺看了。

可能是她特别识趣,从不会把书铺的书弄脏,弄皱。

甚至折横都不让有的捧着,加上她们可能也没遇见过像她脸皮厚那么厚的读书人吧。

所以后面人少的时候,有两家书铺掌柜看见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赶了,她也就只去那两家。

可惜书铺的书都是一些基础的书籍,要不就是一些话本,野史、奇人异事、风土人情之类的趣谈、传记。

真正科举能用上的,少之又少,但不管如何,比家里的还是要丰富不少,所以她还是隔一天一去。

认识久了,偶尔赶上下雨、下雪、没人,她们还会跟她说说话。

她也会带一些菜、鸡蛋或者不经意说一些不过分的新奇点子,感谢人家。

比如说布书套,笔袋,便携点的书签之类的。

县试是二月初十才正式开考,但是林锦鲤要提前半个月就出门。

一是早点去那里熟悉环境,客栈到考场的路要摸清。

二是地方饮食不同,早去几天适应才不至于因为吃不惯坏肚子,耽误了考试。

再者林家村到县城山路崎岖,一早走光是路上还要两三天。

吃完饭林母再一次提起陪她一起去,被林锦鲤拒绝了。

母亲是主心骨,家里更需要她,还有蒙学也要开学了。

她也不是一个人去,还有一起结保的四人,和一个为她们担保的禀生,叫周淑平的人。

除了她们,也还有其他村镇赶考的学子,这么多人完全没问题。

她只要到镇上的府衙旁边,等她们一起走就行了。

担保的人是林母找的,其他四人都是担保人学堂里的学子,只有她花了二两银子送礼才添上了她。

她也是在这里呆久了才知道二两是她们一家近半年的用度,除了买些针线爹爹们不忙的时候做些绣活卖卖,她练字的纸要占上大半。

用的墨都是林母自己用松烟做的,练烟、和料、制作、晾干要最少两年的时间,还不是每次的都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