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才是一九七八年,没想到大洼村这么快就实行了分产到户,真是走在了时代的前沿。这对于那些勤奋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去耕种、经营,多劳多得,不再受到集体经济的束缚,无疑是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
至于点心生意,夏小禾也早就预料到了会有这样的结果。
当初卖得最好的时候是腊月,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备年货,自然舍得花钱。生意也有淡季和旺季,老百姓手里本来钱就少,哪个会舍得常买来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小禾回信建议夏建刚不如去赶集。既然都分产到户了,村民们手里陆续也有了钱和余粮,那集市肯定就兴旺起来了。
销售的问题不用担心,对于他们点心的口味,她自信得很。只不过要是赶集的话,夏建刚和李招娣可能更辛苦一些。农村的各个大集一般都分散开,集和集之间离得很远,有些地方全是山路,难走的很。而且早上还要一早去占个好位置。
夏小禾还记得上辈子集市热闹的场面,每逢赶集日,来自四面八方村庄的人们都会蜂拥而至,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简直就是人的海洋。卖东西讲究的就是个人流量,只要人流量大,商品质量又过硬,口味好,销量自然就上来了。
然而,夏小禾在上辈子并没有接触到生意这一块。重生之后,她一心只想考上大学,不过是想着大学生金贵,毕业后还能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从此过上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照顾年迈的父母。
但自从结识了李招娣,并开始接触商业买卖之后,夏小禾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的变化。
相较于一成不变、循规蹈矩的人生路径,从商显然更具趣味性及挑战性,夏小禾被深深地吸引了进去。
当亲眼目睹着自己那些创意,竟然真真切切地在现实世界中得以展现,并最终化作实实在在的金钱回馈到自己手中时,夏小禾不禁感叹:原来在金钱与现实的诱惑面前,自己也不过是个俗人罢了。
于是乎,夏小禾开始积极主动接触这方面的一些知识,蓄意关注起与商业相关的各种书籍和知识。图书馆里,一有空闲,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那些有关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以及财务金融等方面的着作,试图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随着对这些领域了解得越来越深入,夏小禾心中对于未来的规划也越发清晰明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