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一次上地面

楚轩望着窗外,冰雪世界。

一辆辆工程车也在主道上行驶。

数十米长的体型,三千吨的极限载重,重工业金属风。

机械美学!

挺好看的!

越往外开。

地势缓缓下降,防洪堤周围的冰块,几乎被挖光,全烧了,现在正挖石头。

没日没夜地送去聚变。

工程车一个拐弯,瞬间,行星发动机映入眼帘。

巨无霸!

电影屏幕小,无法完全体现。

真正看到,更加的令人震撼!

仅仅是高度,就有十几公里。

超过了云层,接近客机飞行高度的极限。

不愧是人类倾尽全部资源,建造出的玩意。

就说一座行星发动机所需要的钢材,就能......楚轩只能说,太特喵的昂贵了。

这个地球,到底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哪来的那么多钢铁资源?

看电影的时候,大家主要关注点是一些‘不科学’。

比如。

太阳不可能会急速老化。

行星发动机推不动地球。

除了行星发动机周围,别处不可能大雪纷飞。

引力弹弓,不应该存在危险。

......

然而,很少人关注,哪来的资源,建造这么多发动机?

简单例子。

灾变前,华夏一年钢铁产量十几亿吨,已是全球第一。

而一个行星发动机多重?

---万亿吨级!

转向发动机更重。

即使是把地表以下十公里的铁矿薅秃了,也根本生产不出那么多的原材料。

一座发动机,按照灾变前年产量。

需要华夏钢铁企业生产好几百年。

而这样的大家伙。

全球有一万来座。

不科学?

不!

这,就是科学。

重核聚变的终点,就是铁,也就是说,一座行星发动机,就是一个炼钢炉。

可以把石头等,序数低于铁的元素,聚变成钢铁。

除了最初的发动机组,是倾尽全部资源建造。

剩下的发动机建造原料多是这么聚变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