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翘的睫毛下,一双似水明眸正盈盈的注视着他。
“朕在想,你的心愿是什么,刚才仿佛听你在向真君的法相许愿。”他问道。
声音带着一点沙哑,却更显成熟稳重。
“嫔妾只是心中挂念着家里,希望将来能有再见之期。”她说出了心里话。
“原来爱卿是想家了,你的家中还有哪些亲人?”皇帝听罢询问道。
当然不是,夏舒心想,她挂念“家”的是时空管理局的小伙伴,不过夏致这孩子倒也让她颇为挂心。
“嫔妾本是庶出,姨娘病逝后被父亲提为平妻,除了父亲,还有一个幼弟年方十一岁,仍在读书。”
“嫔妾初次离家,心中难免有些不舍,不过有幸伴在君王身侧,也是嫔妾的福气。”夏舒恬然一笑洒脱道。
“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你一个养在闺中的女儿家。”皇帝沉吟着点头。
“你的父亲夏成海是个能干的臣子,他的水泥方子造福无数百姓,朕虽已经褒奖了他,却仍觉的不足。”
胤禛说着顿了一下,忽的眉梢眼角都是笑意,仿若乌云破晓。
“如今见到他的女儿,更觉得他把你教的很好。”
夏舒脸颊微红:“嫔妾不敢当,
父亲如果听到皇上今日的这番话,必定感激涕零,更不知该如何报答皇恩了。”
接着她兴之所至,娓娓道来:
“父亲在家常说,为人臣子,当为君分忧,况且父亲曾任扬州知府数年。
每当水患发起来,他常常食不甘味,寝不成寐的忧心着百姓的安危。
常常感叹自身能力微薄,不能救百姓于水火。”
“终于翻遍古籍,于一道家典籍的残页中得知,
洋灰加上粘土经过一定的特殊处理之后,形成的砂浆干涸后有很高的硬度,
经过多番实验,这才有了后来的水泥。”
所谓的道家典籍残页当然是夏舒用法术做旧给夏成海的。
“原来如此,如果像你父亲那样臣子再多一些,那朕治理国家想必更加得心应手。”
胤禛当政以来向来偏好能臣清官,闻言不由赞道。
“如今,你进了宫来到朕的身边,也未尝不是朕的福气”,
胤禛双手拉着夏舒的水葱般的双手,沉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