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送亲。

出发之后,一定要赶在日出时分,把新媳妇送到婆家,所有新娘子的娘家人,都在婆家吃早饭。

虽然是早饭,可是婆家却要准备得特别丰盛。

一般人家,最少也要准备四个凉菜,四个炒菜,四个炖菜。

这就是十二个菜。

条件再好一些的,也有准备十六个或者十八个菜的。

因为避讳十四这个听起来不怎么吉利的数字,很少有人家准备十四个菜的。

那时候农村的小汽车还没有现在这么普及。

说是送亲的车队,一般人家也就是两台车。

前面一辆小轿车,新郎新娘坐在后座,新娘子的弟弟坐在副驾驶。

如果没有亲弟弟,就会找叔伯弟弟或者表弟来代替。

这个坐副驾驶的弟弟,在我们这叫做压轿的。

后面再跟一辆大客车,坐的全都是新娘子的亲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了婆家以后,婆家人要给压轿的小舅子发红包。

如果压轿的小舅子对红包里的钱数不满意,那就不会下轿。

在东北,姑娘结婚,新娘子的父母是不能送亲的。

这时候,新娘子家昨天帮忙主持工作的唠头忙,今天就不能叫唠头忙了,要叫“代东的”,也就是代替东家的意思。

基本上所有代东的都会坐在后面那辆大客车靠前的位置。

到了婆家以后,代东的会时刻注意,看压轿的小舅子下没下车,如果压轿的不下车,娘家人谁都不能先下车。

这也是体现新娘子以及娘家人在婆家人眼中地位的关键时刻。

只有看到前面车里压轿的下车了,代东的才会张罗让娘家来的客人下车。

下车之后,婆家这一方唠头忙的,都会把村子里酒量很好且又能说会道的人都提前安排出来,让他们来做陪酒的工作。

然后婆家的唠头忙去跟娘家代东的交涉下一步的工作。

其实接下来的工作也不太复杂,无外乎就是清点一下新娘子的嫁妆,然后代东的把娘家来了几位老人,几个小孩给唠头忙报一下,之后婆家好去给老人和孩子准备红包。

这一天,我们家吴悦晨也收了个五十块的红包。

参加完了书婷妹子的婚礼,本想回老家,去老叔那里看看奶奶。

可是有吴盼盼跟着,我和玉华就没有带她回老家。

毕竟奶奶那么大年纪了,要是回去的话,就吴盼盼这么讲究的人,不可能不给奶奶包个红包,让她破费,我实在是不好意思,只能直接回了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