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伏羲悟八卦

当伏羲进一步观察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时,不难发现它们遵循着一种左旋相生的规律。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正是五行之间生生不息、相互滋养的生动写照。在这一过程中,中心之土保持不动,而阳数(一、三、五、七、九)与阴数(二、四、六、八、十)则分别按照顺时针方向左旋。这种旋转方式,不仅与洪荒上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相契合,也与太古星域星辰(系)旋转的观察结果相呼应。(银河系及各星系在俯视时呈现右旋之态,而仰视时则显左旋之姿。)这一现象比喻为“生气上转,如羊角而升也”,寓意着生命之气的蓬勃上升与无限生机。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顺应天道法则秩序而行即是左旋,它代表着生命的繁衍与昌盛;而逆天道法则秩序而行则是右旋,往往与衰败与死亡相联系。在五行相生相克、万物生长变化的广阔舞台上,左旋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引领着洪荒的一切生灵向着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这一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中的天道法则秩序运行与真理。

河图洛书其根源可追溯至星辰运行的奥秘法则,但如果应用于地理中。在天际,它化作璀璨的星象,展现为三垣二十八宿的壮丽图景;而在大地之上,则凝结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以及明堂之形。天象如风如气,变幻莫测;地形则如龙如水,蜿蜒曲折。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融合,便是星辰运行轨迹的反映,也是地形气场的体现。

河图不仅揭示了五行在宇宙中的先天位置——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则归于土——还深刻地阐述了五行之间左旋相生的自然法则。在这一生生不息的循环中,中央之土以其自旋之力,成为五行运动的核心与枢纽。正是这种循环往复、相互滋养的关系,构建了万物生长繁衍的基础与原理。

进一步地,河图所蕴含的五行相生之理,还体现了洪荒天道法则秩序运转的一种深邃的伦理与道德观念。土作为五行之中心,象征着德性与中正之道。它以其包容与滋养之性,使得五行运动在先天便具备了好生之德。这种好生之德,不仅体现在自然界中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与促进上,也启示着人类社会文明应当遵循和谐共生、相互尊重的伦理原则。

土,作为中央之象征,其性属阴,而环绕其外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则以其活跃与彰显之姿,代表着阳的属性。这一内外之分,恰如阴阳之理的微妙体现:内为阴之深沉与包容,外为阳之明亮与扩张。再观五行相生,木火之间,以温暖与生长之力,共筑阳之盛景;金水相携,则以寒凉与收敛之性,展现阴之幽邃。此间阴阳水火既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正是宇宙间阴阳互根同源的深刻哲理。

在五行之中,阴阳之气交织缠绕,每一元素都蕴含着阴阳的双重特性,它们相互作用,生生不息,共同维系着洪荒天道法则秩序的动态平衡。而中土之静,与外四象之动,又构成了阴阳动静之理的完美诠释。当我们将河图的方形构想转化为圆形,便可见木火之阳与金水之阴,如同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相互环抱,黑白分明,又相互渗透。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太极四象跃然其上,展现出宇宙间最为本源的阴阳变化。

河图,不仅是阴阳之用的精妙展示,更是洪荒天道法则秩序运转的源头。它以其独特的图像、数字与哲理,为人族揭示了洪荒最为根本的法则与规律。而易卜之术,则是这些阴阳三才之理在人族社会文明中的具体运用与显现。

至于“先天”与“后天”之辨,实则是对人与天之间关系的一种深刻洞察。当人族尚未能认识并掌控自然之时,被视为天的附属,完全受制于自然法则的支配,此即先天之境。然而,随着人类智慧的觉醒与文明的进步,人族开始有能力识别并逆转某些自然规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然的主宰者,这时的人族便步入了后天的阶段。先天之理,强调五行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与生生不息;而后天之理,则更多地关注于五行万物之间的相克相制与优胜劣汰。

河图之理,深藏于土之中心,以其生合万物之力,驱动着五行左旋相生的循环。由于土居中央,其相对稳定的特性使得相克之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使得先天之理呈现出一种左行螺旋而生的态势。此外,河图之象以方形为基,寓含着静谧与沉稳之意,故河图主静之说亦有其深刻内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河图之象、之数、之理,既简约易明,又深邃无穷。更是人族文明发展探索中、理解自然法则的重要工具。伏羲在探寻河图之奥秘的同时,也感悟其中所蕴含的阴阳之道、五行之理以及天人合一的深邃哲理。

伏羲根据河图洛书悟出用“乾叀⒍姚叀⒗毽叀⒄穰叀①悝叀⒖拨叀Ⅳ蕈叀⒗う叀卑酥重韵蠹疤极之图创设的图形名为伏羲八卦图。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