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放榜前后,热闹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儒家各种盛会。
特别在京都城,这种热闹可谓到达了一种顶峰。
如崔胜这般有望前三甲的读书人,在这种时候,风头之盛,鲜有人及。
从秦家老侯爷提前让正牌夫人过寿就能看的出,科举所带来影响有多大。
一个世家的书香底蕴,可不是嘴上说说,而是需要实际上的东西,就比如这科举后的功名,就是一种。
秦家是传武之家,却只让大房传承“武”,而其他几房,近些年一直在走文。往年时运不济,没出过什么像样的读书人。
今年秦家不错,二房的秦明,三房的秦时安,都有望榜上有名。
第一榜可能有点难,但第二榜希望很大…
作为秦家这样的大家世,哪怕是上了第二榜,将来的成就可能比第一榜还高。
大家世的底蕴摆在那里呢,各种晋升的路子可不是他人能比的。
每逢这种时候,云淮秦家就比较尴尬了,一条女子不能科举,就注定了一切。
云淮秦家最近很忙,各种事情都要做,还要在梧桐坊改建两座大宅院。
至于为何是两座,是因为许泽要求的。
如今,他名义上还是秦家赘婿,这点因为各种原因去不掉。
但此时入了京都,他便需要自立门户了。
而且,与母亲相认后,还有许宗盛与秀娘,都需地方住人,倘若还住在一起,就有些不便了。
两家宅子建在一起,中间打通,如此关系依然紧密相连。
“后天便是祖母大寿了,送点什么寿礼好呢?”
秦家人坐在一起,商议此事,送什么寿礼很关键,这就代表各房颜面。
秦富贵说道:
“让老夫好女婿送首贺寿诗,老夫就不信,镇不住他们。”
秦家两女笑了起来,秦月霞说道:
“别什么都让妹夫做,云淮那件事,妹夫还欠教坊司不少佳作呢。昨日女儿还瞧见妹夫在黄鹤楼,为此犯愁呢。”
秦月娥点头道:
“妹夫才华在高,也会有一个度,区区寿礼,不要劳烦他了。”
正好此时许泽来了,先是给两位长辈行礼,然后有些为难的说道:
“祖母大寿,小婿可能去不了。”
众人一愣,倘若许泽不去,别人倒是好说,但那二房定会拿来说事,扣上一个不孝的名头,那就不好了。
秦月娥抬头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