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汽车缓慢驶去,莫琪想到第一次见到大伯,还挺怵的,毕竟这位是真的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但相处下来,慢慢了解,大伯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严厉,还挺幽默风趣的,现在年纪大了,越来越像个老小孩。而大伯娘慈祥而又有智慧,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和舒适。
根据骆昱衡说的,东丰县因为有火车站,交通便捷,运输业较为发达,有机械厂,纺织厂,造纸厂和食品加工厂,可以说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
邓馥茵看着窗外的街道,路面也多为灰色或黑色的水泥或沥青路面,还好不是石子路或者泥土路。
街道两旁的建筑物比较低矮,大多只有一两层,以砖墙和瓦顶为主,外墙颜色都比较朴素,以灰色、褐色等暗色调为主,墙上的的红色标语格外明显。远远望去,有些4/5层高的楼,应该是工厂或者宿舍楼房。
从东丰县到公社,坐班车要2小时,公社距离大靠山屯约5公里,脚步快的话要1个小时,坐牛车也要半个多小时,若是有拖拉机就会快很多,不过这个年代,能坐上拖拉机是一件很拉风的事儿。
还好是自己开的小汽车,不用中途停车或者转车,大概1个多小时就可以回到靠山屯。
邓馥茵,骆昱衡,骆昱嫣和骆昱博坐在一辆车上,骆昱衡坐在副驾驶上,和负责送他们的司机侃侃而谈,骆昱博这小子也叽叽喳喳地搭着话。
两人的嘴几乎没停过,像一把无尽的机枪,哔哩吧啦说个不停。还好她不晕车,要是晕车,耳边还吵个不停,她肯定会直接把这两人打晕。
骆家老家位于东丰县大湾公社靠山屯大队,想到要在生产大队生活一段时间,邓馥茵还特意了解了一番。
这个时代,行政划分大致以省-市(地区)-县-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等为基础,但由于地理位置、民族分布等不同因素,不同地区之间的划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个公社,通常会划分为多个生产大队,而生产大队又会有多个生产小队。
在生产大队里面,一般有支书,大队长(即村长)、副大队长、会计&出纳员,计分员,保管员和生产小队长。有些地方还会有农技员,民兵连,村卫生站和妇女主任,这就要看每个生产大队的实际情况而设立了。
大部分地区,粮食分配都是采取“工分制”的方式,就是根据每个劳动力的工分来分配粮食。但在某些地区,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生产队也有可能会采取“按劳分配”的方式。也就是说粮食分配并不是千篇一律,涉及到多种因素和标准。
而靠山屯大队是实行工分制的,工分对于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一整年收入多少,能不能填饱肚子,靠的都是工分,谁耽误别人赚工分,堪比挖了别人家祖坟,稍有不慎,随时随地都会上演一场激烈的打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