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偌大的厅堂里,摆着一桌酒席,窗外西湖烟雨朦胧,两旁绿柳成荫,不是有行人过客,撑伞而过。
几位文人跨过屋门,直入宅内。
“子瞻兄,多年未见,想不到你发达了。”一位文人跨过门槛,直入屋内。
苏轼看着友人一脸笑意,没有怎么考虑,扶着他,便邀他入座:“友人,坐吧坐吧。”
蒋秋岚还未清楚自己的身份,但看装扮,应该并非是什么身份高贵的大人物,便拿起酒壶,给友人斟酒。
不一会,又来了几批文士,苏轼丝毫没有疲倦的意思,反而热情地给客人倒酒,甚至赠起了书文画像。
可那几位文士始终礼貌,挂在脸上的笑容维持稳定的幅度,眼睛里藏着嫉意。
“诸位今日来庆贺我为余杭知州,真是辛苦了,大家都是熟人,一同苦读考学,入朝为官,为国效力,在此,我苏某敬大家一杯。”苏轼举起酒杯。
文士甲站起身来,假意敬酒,却露出讽刺的表情:“我们都知苏大知州现在混的好,当了知州,再不济也是个中官。”
文士乙附和道:“对啊,还不是靠家里老爹苏洵的背景,要不然,就凭你不支持新法,还能在杭州任知州?”
苏轼一瞬间噎住了,他看着眼前的友人,恍然间忆起少年的时光。
那时的他们住在一条街上,平日里挑灯苦读,逢年过节,便到各自家中,摆上酒席,饮几杯茶,放一放烟花,看着窗外的红灯笼,开怀大笑。
十多年的光阴过去,原本的总角少年都戴上了冠,手握酒杯,眼前人的笑容不再从心。
腰上系着铜钱,手里的酒倒映着心里的算盘,不过是各怀鬼胎。
蒋秋岚看出苏轼眼底的失落,走上前,给客人倒酒,从容不迫地说道:“我家子瞻先生实有文采,少得赏识,可也因性格率真,既觉得新党变法过于激进,又不喜爱旧党腐败,故而只能一人为谋,此次出任知州,也是陛下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