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我们回去,去大门等我弟弟。”蒋秋岚说道。
蒋秋岚和四人乘电梯到一楼,张寂华站在大门口,那双充满忧郁的双眼望着楼梯间的放向,他的手半抬着,似乎在一瞬之间被什么人吸引了注意。
“弟弟,走吧,我们回博物馆。”蒋秋岚拍了拍张寂华的肩膀。
张寂华依然望着楼梯间的方向:“姐姐,你看那边。”
蒋秋岚往楼梯间的方向看去,看见一个六岁的孩子坐在地上,背后背着重如山的书包,手抹着眼泪。
孩子一旁是一位穿着红色外衣的女性,那大概是他的妈妈,他使出全力把自己的孩子拽起来,歇斯底里地喊道:“你今天必须去上课!明白吗?妈妈这是为你好。”
“妈妈,我不要去上课!我不要去上课!我想看书,我想玩!”那孩子边哭边吼道,不少路人都盯着他。
“不,你不行,要想考个好成绩,你必须付出努力,别的孩子这个时候在看书,在玩,你在上课,你应该以此为荣!”妈妈气愤地说道。
“妈妈!妈妈!”那孩子大哭起来,几近被他的妈妈托着向前。
他的妈妈并没有理会孩子的想法,一言不发,只是用力拽着他,擦着地面向前。
四位唐宋诗人也注意到了那孩子,愣在原地,眼里带着复杂的神情。
眼看孩子被妈妈抱进了楼梯间,哭喊声也越来越远。
“姐姐,我好像明白了......”张寂华低下头,双目埋在阴影中。
“我们走吧。”蒋秋岚手搭在张寂华的肩膀上。
“真没想到,现在的孩子,竟然如此不同......”杜甫小声感慨道。
“读书之事,本有乐趣,现在看当下的孩子,多有无奈啊。”苏轼说道。
“三十年了,物是人非,也是正常的。”李清照说道。
蒋秋岚望着眼前高耸入云的楼宇,楼房之间的天空被遮挡,分不清天际是由钢铁构成的,还是由虚无的气体凝聚而成,人们快速的脚步擦过,大概,人们也没有时间思考吧。
在繁华大街的衬托下,博物馆古色古香的装修,便像是跨越千年,依然屹立不倒的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