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文哥质疑地问文嫂。
"对,回家。只有这样,媳妇才不会生气,就算她发脾气耍性子,,那也是耍给她娘家爹妈看,耍给自个儿的爷们儿看,与咱无关"。
"至于大孙子,也许学习没准提高了呢"。
"这样做你觉得能行吗"?文哥担心地说。
"怎么会不行,我们把一个人的工资拿出来,就说不行雇个保姆,或者说给二宝交入园费"。
"我看了,咱这一个月下来,买菜买零岁儿的,也没少花钱还不显眼儿,干脆就来个痈快的,把一个人的工资交给媳妇,给两个孩子花,咱找这么个台阶赶紧走人"。
"这样,大家心理上都过得去,脸面上也都好看"。
"行,就按你说的办,明天一早就把话说明了,然后,我们订机票打道回府"。
周末早上起来,一家人吃着早餐,文嫂趁着亲家公、亲家母以及儿媳妇都在,只差儿子还没下楼,文嫂来不及叫儿子,就把夜里和老伴商量的事情,一股脑地告诉了儿媳妇和亲家公、亲家母。
儿媳妇一昕,立即举手赞成,她夸婆婆文嫂到底是当老师的人,明事理。
亲家公和亲家母也不说反对,也不说同意,只说先让文嫂问问自己儿子同意吗?
文嫂说,"儿子不经常在家,他不懂这些芝麻、谷子、大蒜皮的,就这么定了"。
文哥一看这意思,亲家老两口还有点顾及彼此的面子,儿媳妇已经有点等不及了。也不必通知儿子,文哥在手机上订了明天的回程票。
儿子只知道忙工作,电脑、手机忙不停。
晚上,一家人都消停了,文嫂给儿子发了短信,让儿子来自己楼上说说话。
不知道儿子忙,还是没注意老妈发来的短信,儿子没回信息,也没来老妈的楼上说说话。
文哥和文嫂一宿没睡,他们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文嫂如每天一样,早早地起床做好了早餐,一家人洗漱后,只有孙子吃了早餐,儿子、媳妇送孙子上学,然后去单位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