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盛贤跟自己往来,说明还是看好毛衣生意,

看来自己还得多准备些肥皂,梳理羊毛羊绒的板刷也得先备上,不然过些日子羊毛大量送来就来不及清洗出来。

这些事情在夏收之后就得先准备起来,家里的人手怎么算都有些不足。

估计还得招人,贺宣的打算是要把紧要的几个步骤掌握在自己手里,剩下这些冲洗羊毛,晒羊毛等耗费力气的活计,雇人干。

最好是庄子里的劳力。

等夏收过后,把玉米,白菘这些种好,地里的活就不算很多。

雇了来干力气活正好,妇人们就做细致些的,基本上就够了。

确定好之后,贺宣等小竹他们回来就告知继续制作肥皂一事。

跟老杨和罗家旺商量,要是今年送来的羊毛比去年多一倍,甚至两三倍,该如何应对。

照目前这个情形收下去,比去年收来的羊毛多一倍是肯定的,毕竟去年贺宣布局的时间晚,许多事情都是临时安排的。

于五郎知道公子的安排后,不用贺宣提,主动说做完一个月,就不再去摆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六月份,许多野菜就老了,而且这些日子,卖菜的人都回来,买野菜的人家少了起来,吃上一回是新鲜,日日都吃,就是遭罪了。

于五郎也看明白了,买野菜一途,糊个口还行,挣不了多少银钱,干脆到日子把客人兑出去。

介绍给相熟的摊主,也不白介绍,人家可以帮着卖鸡蛋。

余有粮养家禽还真有一手,三不五时喂些好料,家里的鸡日日都能下蛋,吃又吃不完,放也放不住,还得拿去卖。

一通安排下来,时间过得飞快,厨房里飘着粽叶的香气,贺宣让宋婆子送了几个到前院,给大家解解馋。

早上煮出来的粽子,都拿去送礼了,家里还没吃上呢~

粽子煮熟了之后,还闷了一会儿。

去掉粽叶后,棕褐色的糯米,包裹着肥瘦相间的肉,吃到嘴里,仿佛要化开来。

一个巴掌大的粽子,贺宣三口就吃完了,还没尝出味道来。

只能又剥了一个细品。

这吃相,已经算斯文的了,吃的快的,第二个都落肚了。

忍不住想去拿第三个。

贺宣吃完两个就回屋,听到身后老杨的声音说。

“差不多得了,粽子吃多了不克化,别撑住了。”

后面仿佛是有粮接的话,“这才哪到哪,别说两三个,吃上五六个,我都没饱。”

正堂里笑哄哄的一片。

小兰给贺青专门送去了纯米粽,这小子说要给爷爷守孝,不肯吃肉馅的。

等小竹他们吃完粽子,带来一个好消息,于五郎看完信,知道自己有个闺女,高兴的嘴都合不上了。

从老家寄来的信里,一喜一悲,这世上总有人来来去去。

贺宣坐在书房出了神。

晚饭后,老杨看着,贺青在手上绑了块白布,去庄子外面的路口,给他爷爷烧了纸,悼念一番。

第二日,贺青就恢复的跟往常一样,早起干活。

下人哪有守孝的权利,哪怕朝廷命官遇上忙碌的时候,皇帝都会夺情处理,更何况庶民呢?

不干活守上一年孝,怕不是要饿死。

贺宣安慰几句,给贺青一本《地藏经》,这还是书院里抄来的,贺宣好奇佛学上课的内容,特意找出来的经书,反正拿都拿了,就抄了两本回来。

让贺青有时间自己抄一本,等有人回去的时候,把这本经书带回去,烧给他爷爷,可以保佑爷爷转世。

这话当然是贺宣想出来安慰小孩的,不过效果不错,贺青看着眼睛都亮了。

一早起来,跟着贺青出门的是小秋,贺青在家把明日回书院的行李收拾出来,送去椿树胡同。

小竹跟老杨他们要安排制作肥皂的事项。

罗家旺两人跟着贺宣一辆车去京城,不过他们是去镖局,今日要出发去草原了。

剩下高卫在庄子里,接收羊毛,干些杂活。

黄金甲溜达着都比牛车要快一些,时不时打个响鼻,好像是嫌弃老牛拉的太慢。

要不是被拉着缰绳,说不定都跑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