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鸡脚杆杆里抠不出油水

贺宣听于五郎说完,原来卖肉的是好心人的儿子。

于五郎还算留了个心眼,出发前就问过老杨,肉价几何?买的肉倒不算贵,屠户看他买的多,给抹了零头。

既然在京城行走,问题不大,贺宣就要派任务了。

“庄子里这些日子买菜,买肉,都让你去,顺道把京城的大街小巷摸熟,布店,绸缎铺子里多去转转,打探下行情,要是有合适的料子或者皮毛,回来跟我说。”

“多谢公子。”于五郎听完就给贺宣行礼,谢公子提拔。

贺宣交代的这个任务,明显是调查市场,于五郎不知道这个词,可是意思明白了,庄子里都在织羊毛,公子是要卖的。

安排自己去熟悉京城,打探行情,明显是要继续把自己当掌柜的培养,于五郎跋山涉水的跟来,就是为了这个,怎么能不高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兴完,事情要认真做,在安德县管了一年多铺子,于五郎成长了许多,第一步,先跟杨管事他们打探下京城的布局,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地方不合适。

于五郎离开,贺宣在书房盘账,这些杂事,虽然有小竹帮忙,但也要心中有数才行。

然后就是手头要做的事情,一样样写下来,免得自己忘记。

今年是来京的第一年,事事都要自己做主,等大家都磨合好了,事情有了定例,贺宣就能少操点心。

十一月的京城早上地面都是霜,贺宣不抗冻,穿上了去年的棉袄,早上起床也颇为困难。

难得睡到自然醒,贺宣每日都是辰时才醒来,太阳都照屁股了,还在床上烙大饼。

这炕比床大了许多,由得贺宣随意翻滚。

最后让贺宣离开床铺的,是压力过大的小腹,再不去嘘嘘,就要炸开了。

吃过早饭,在屋里活动一会儿,天天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是要长小肚肚的,贺宣好不容易长高,自然是很爱惜身材,除了脸上还有点胶原蛋白,身板那是板板正正的。

太阳升到半空中,温度也上来了,贺宣去院子里,看看自己带来这几颗树苗,听了赵林的建议,用秸秆把树干捆起来,说是可以保暖。

每天搬进搬出晒太阳,不过看样子,还活着,证明就是薄荷的叶子掉了不少,但是上面还绿着。

出了二进,就可以听到说话声,这是赵刚他娘带着其他妇人在库房跟杨李氏她们学捻线,织毛线。

杨李氏按照贺宣的要求招人,每家妇人都愿意来干活,还带着女儿,万一被管事看上,进府里当个丫鬟啥的。

进库房之前,大家都要先洗手,跟着贺宣好几个月,现在宅子里这些人的卫生程度好了很多。

杨李氏琢磨出拆分上衣的尺寸,有了模板,小巧和周美芳已经能上手只半片衣裳或者袖子,小兰跟宋婆子忙着腌肉,就落下些。

其他几家女眷,每天中午过来,吃过午饭,下午跟着一起捻线,学织羊毛,做到晚上才回去。

小竹劈了不少竹针,用锉草打磨光滑,只要能学会,就可以直接上手织,一开始织的毛线,就是杨李氏她们最先拆了织,织了拆那些。

线有些卷曲,不过练手用足够了。

贺宣很快走出大门,往庄子门口去,看看工程进度,地面平整好,搬砖,挖黄泥这些人手都够,匠人负责砌墙,一间屋子,很快就有小腿高的墙面。

老杨每日教完规矩,不是在这边监工,就是在东跨院帮忙,看到贺宣,赶紧过来行礼。

“公子,屋子建的还顺利,等木头弄好,正好上梁。”老杨汇报工坊的进展。

贺宣看到木匠在边上刨木头,点点头,只要没有大问题就行,“我就是过来看看,你们忙,不用管我。”

虽然贺宣这么说,老杨还是跟在后头,免得公子有事找不到他。

转了一圈,工地实在没啥好看的。

“你们忙,我在庄子里走走。”

贺宣在庄子散步,心中则是盘算着如何卖羊毛制品。

这几日于五郎在城里打听物价,回来都会跟贺宣说说城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