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风夹杂着雨丝,贺宣走着走着小跑起来,宅子眼看着就在眼前,电闪雷鸣的,天空都黑了,仿佛夜晚一般,云层低的好像在屋顶上方。
没等贺宣跑到宅子里,出来几个人打着伞,穿着蓑衣,这是有什么事情要出去吗?
“诶呀,找到公子了,公子你去哪里了?”老杨看到天色不对,就去找小竹他们疏通沟渠,没想到宅子转遍了没看到公子,正准备去找。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贺宣也没料到出来这会儿功夫,正好遇上下大雨,“我在山坡上走走,看到天色不对,就回来了。”
老杨把伞收回去,几人往回走,“公子,您下次出门,最好带个人,方便跑腿。”毕竟是下人,劝诫的话也转着弯说。
“行,以后我出去会说一声,你们拿着锄头做什么?”贺宣很听劝,看到高卫拿着工具,转了话题问道。
“看样子雨有些大,担心沟渠被堵住,正要去疏通下。”老杨做管事有经验,下雨天,要是地势低些,或者家里的沟渠被泥土树叶堵住,水就会倒灌到家里,要提前疏通。
走进去的这会儿功夫,“夸嚓”一声,黄豆大的雨滴打落下来,刚才穿着蓑衣的几人赶紧去检查沟渠。
贺宣今日出门都没人知道,是因为宅子里没有门房,不是不想安排,而是家中人人都有事情要做,专门安排一个门房不是很必要。
不过前院还是要找个人守着些,老杨在心里盘算,不仅是前院,田庄的大门也要人看守。
以前庄子看大门的人是安理德儿子,专门负责传话,后面贺宣没有安排,赵林一心忙着夏收,这事情就忽略了。
贺宣跑了一路,汗水夹杂雨水,回屋换了身里衣,换好之后,老杨就在一旁说着,庄子需要一个门房的事情。
喝了口茶水,贺宣听着老杨的话,也不无道理,田庄这几日夏收,大家都忙着干活,现在也差不多了,门房还是要找的。
“那依你看,门房这个职位谁担任合适呢?”
小主,
“门房负责传递消息,最好是找腿脚勤快,机灵些的小厮。”老杨以前的府上门房也是个重要岗位,时不时能有些赏钱。
贺宣衡量了下,家中这些人都有活计,去做门房太浪费了,干脆就在田庄的奴仆里面找几个小厮,培养起来。
一来,年纪不大,在地里也做不了多少活计,二来,十几岁的小郎正是接受能力强的时候,做门房学些待人接物,要是能够识字算术,以后也能做个小厮,比种地总要强些。
两人一番商量之后,就由老杨去找赵林说这件事,让赵林先筛选一遍,先找四个十来岁的小郎,让老杨教导几日,轮流去田庄大门值守。
老杨离开后,贺宣从屋里走出来,屋里的光线更暗些,大雨敲打着屋檐,还好前几日就把偏房的屋顶补好了,不然这个雨势很容易渗漏。
大雨洗涤过后,地面的青石砖更加干净,沿着抄手游廊走到前院,宋婆子已经去准备晚饭,杨李氏带着小巧继续捻线。
捻线砣不难,罗家旺做了三个让她们使用,有了捻线砣,搓出来的毛线就更快了,贺宣看了下,杨李氏的毛线粗细最是均匀,也最细,小巧的就有些粗,宋婆子人走开了,做好的毛线放在筐里,这一筐子就跟罗家旺的手艺差不多。
都是新手,情有可原,再练习一段时日应该会好些。
罗家旺带着其他人去疏通沟渠了,贺宣走过来的时候,还看到他们在二进院子加深排水沟,免得水倒灌进屋。
既然毛线都做出来了,剩下一步就是棒针了,毛线用两根竹针就能织出一身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