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完成,还是画了好几张才满意,主要是毛笔不好擦拭,要是不小心画过了,也不好弥补。
小竹和余婶他们回来就晚一些,生意好,于五郎还在铺子里干活,今日还不是中秋节,明日他才回村。
贺宣跟余叔商量着明日的晚饭,“余叔,地里有蟹吗?我明日想吃。”
“公子,那我去抓些回来,这时候的蟹最肥了。”余叔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齐国的螃蟹还不是中秋节的伴手礼,也不名贵,家中有田的人家,都能吃上几顿蒸蟹,溪边,水边也能抓到,这时候蟹是一样贫富皆宜的美食。
余婶说明日要炖只鸡,蒸个螃蟹,红烧肉,还要准备盖碗。
贺宣买了月饼,炒上几个小菜,就已经成了一桌席面,贺宣觉得自己肯定吃不完,不过节日嘛。
八月十五,家里还是正常去城里开铺子,农人是舍不得空着店铺休息一日来过节的,村里人也是一样干活,最多今日的饭食好些,这就让家中的孩童欢呼雀跃了。
昨日抓来的螃蟹,贺宣让小竹给谢宅送去一些,谢端虽然离开了,但是宅子还是有人守着的,饭食不好送,就送些食材去,也不是什么名贵东西。
贺宣起床运动读书后,就拎着篮子,去三里村送礼,贺族长家一份,三爷爷家,还有贺二叔家。
等送完,最后一份就带到老宅,再把买来的米酒送上,中午就在老宅吃饭。
虽说分家了,可是大面上还是要维持住。
贺家大兄是个要面子的,自己去盘溪村被谢端拒绝,要贺宣邀请谢端来家里做客,也不成,自然明白这个弟弟跟自己也不是一条心,就淡了心思。
贺二兄倒是明白了贺宣分家后,反而在族里有了些名望,话里有话的聊着天,时不时掺点酸话,想知道谢端给了贺宣什么好处。
贺信则是沉默了许多,这个兄长承担了自己的家业,才知道家庭的重担,每日在作坊干活,直到吃饭的时辰才回来。
贺信虽然有了自己的产业,但是贺母不让分家,也就无法离开老宅,尤其是就算他离开了,也带不走自己的姨娘。
贺母把姨娘当做丫鬟,端茶倒水伺候着,言语间也要试探敲打几句。
小主,
而且老宅这边,贺信也就几间屋子,成亲了之后,屋子少了就很不方便。
自家媳妇也要看大嫂二嫂的脸色过日子,两夫妻偶尔想买些吃食,或是做件衣裳都要听几句冷言冷语。
贺信比起之前越加沉默,好像屋里没有这个人似的。
吃完午饭,四人也就分开了,贺宣跟几位兄弟的关系也就一年吃个几顿饭而已,贺母照样不待见贺宣,碍于孝道,贺宣在屋外行了个礼。
回到家中,贺宣感受到一阵轻松,现在让贺宣选,怎么都不愿意回老宅过那么憋闷的日子。
余叔不在家,有粮哥带着羊和驴上山割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