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甚独 华发半生 2220 字 27天前

他大伯只淡然一笑:“尽人事,听天意吧。”

自张角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创建了道教分支——太平道后,东郡就曾被黄巾军屡次过境,再到黄巾军被时任东郡郡守的曹操收归麾下后,东郡这个地界的道教就越发昌盛起来。

发展到如今,东郡出来的人,人均“顺其自然”,儒学都退了一射之地,像全德这样想出仕的东郡世家郎君才是少数。

兖州八郡里,东郡可能是战意最低的一处。

继续讲了一段,全德发现小师妹神思不属,敲敲案几,“世道如洪流,你我不过漂萍,多思无用。”

萦芯此生折腾了十多年,为的就是作一个不会倾覆的漂萍,闻言问他:“师兄就不担心家中?”

“担不担心,你我都不得不离家在此。走不脱,也解不开。权作如是观吧。”

“我以为师兄潜心修儒,走八目之径,乃是为了最后能平天下。”萦芯奇怪的问。

全德目光悠远,“为兄……如今还看不清脚下,如何敢出门去平这天下呢?”

至今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句嘴炮就能把全德的人生路打回起点,萦芯心中只道:怪不得人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呢。

话虽然说得旷达,但是全德还是很关心家乡的,着意留到晚饭时,去送点心的一郎回来禀报从顾毗那得来的消息:“侯爷说,兖州丢了三个郡,大都督战死,兖州军就剩下三万分守于各地……”

“怎么这么快?”萦芯瞬间跪直身子,看一眼也愣住了的全德,继续问:“徐州呢?有什么战况传回么?”

不敢主观臆断,一郎吞吞口水:“侯爷忙得很,只与一郎简单说了两句。其他细情还不得知。”

“你去费师家中等,务必问清楚。”萦芯还有其他消息来源。

全德已经回过神,起身告辞:“若是家父那里有消息,为兄会派人告知你。”

全塘如今在御前得用,这样大败很可能会被留宿宫中议事,萦芯也道:“我这里有什么消息都会给师兄一份儿。”

全德才走,范二郎着急忙慌的来见萦芯。自宗正出使,孙放病故,他除了各处行商也只萦芯这一处能得官面儿上的消息了。

萦芯先问往来兖州的行商有什么消息,然后才把兖州大败跟范二郎说了。

范二郎也道:“怎么这么快啊!”

萦芯望着初冬早暗的夜色,嘴上只叹道:“唉……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和士兵。钱粮好攒,士兵死了得十多年才能补充。我估计桓楚是用了什么奇谋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心中却想:桓楚筹谋东吴这么多年,还能全靠人命硬攻吗?这五州四处都是桓楚和南晋渗透的探子,也不知道大吴两个陛下在战前有没有提醒五个都督注意防范。

一开始只是好面子,后来全是为了维稳的孙瑾,当然不会把这么个能亡国的破绽捂着,不给五州都督知道。

这也是孙瑾虽然已经在心中已经做好了失去并州的准备,却把一个半州的兵力都部署在并州的原因之一。

并州几乎彻底被桓楚蛀空了,孙瑾期望能在并州这片弃地上无所不用其极的消耗桓楚,好给东吴出兵南晋留下足够的空间。

可是,桓楚帝也许是识破了东吴太上皇的目的,也许最开始只打着捡东吴和南晋鹬蚌相争的便宜的目的,并州那边只是做个样子。

大概三国四个陛下谁也没想到,战启不过一个月,桓楚就能在兖州实打实的拓地千里了!

待到五日后,兖州刺史汇总溃兵口中此战细情,一上报,桓楚二皇子桓景能谋善战之名便能传遍天下。

不过还是察事司先一步上奏实际战况,孙瑾越看越是怒火攻心,只憋得面色潮红,最后甚至忘了次席的孙钊还没看过,便把的密奏往下一扔:“朱氏真是教养出个好郎君!”

朱氏苟活的亲兵今日清早已经带回了许多消息,朱建在嫡亲兄长朱舆的惨死和亲儿子的叛国双重打击下,中风了。

只有朱舆的儿子朱泙不得不为了阖族来顶雷。

他穿着“斩衰”,赤红着两眼把密奏捡起来,只看了一半儿便脸色惨白,稽首拜下:“陛下!求陛下容泙亲去为父报仇!为朱氏雪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