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甚独 华发半生 2282 字 22天前

当初全塘收她也不算诚心,她拜师更没有真意,她还以为送副画就能把这事儿略过去呢。这样以后不管如何,全塘好她沾光,她给全塘当半个幕僚;全塘不好她也有个退路。之前看全塘不提,她还以为这是伪·师徒二人的默契,现在看来全塘是真想收她入门墙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老狐狸到底是怎么个脑回路啊?

生完唯一弟子不学的气,全塘才开始仔细的思考她的提议。

诚然,就是全塘也得认,哪怕真能顺利的将选官制改为九品中正制,朝中和各地的中正官肯定还是原来那些举荐人。就如小徒弟预料到的,怕不消十年就又会如现在这样糜烂……

当年魏汉明皇帝(曹叡)临死前废了九品中正制,是不是已经发现了这个端倪呢?

捻着须尾,全塘又问:“徒儿可有想过,增加哪些限制?”

“……”萦芯还真没系统的想过,不过她也有一些浅见:“比如,举荐人终生对被举荐人的荐词负责?如果查出虚假之处,罚举荐人子孙三代不得入仕?”

因为想得不多,她言语间也不太确认。

全塘无奈了,三代不得入仕也太狠了!听小徒弟又说了几条,虽然明显思虑不周但也能给他做个参考。

眼见天时见晚,他便要起身告辞了。

临走,全塘还嘱咐萦芯,拜师的腊肉等吃食全要她家自己做的。最后知道小弟子认为他又抓起学史的事儿是打一棒子,所以全塘以小弟子的心性给了个甜枣:“放心,你大师兄那边,为师会让他教导你时不要太苛刻。”

萦芯有被安慰到,面色又好了许多。

却不知全塘根本就是忽悠小弟子,施了个缓兵之计而已。

他长子名德,字道升,现年三十一。四年前原本在泰山郡郡学当学正(官名,类似教导主任),因为看不惯羊氏的郎君在学里作威作福,狠狠处置了几个,结果就被羊氏挤兑得辞官回乡了。

就长子这个方正的性子,正克小徒弟!

送走全塘,萦芯赶紧让亲兵去找顾毗,让他明天来一趟。

有拜师礼这事儿做引子,正好让顾毗同时替南亭侯给乐安侯带个话。

晚上,萦芯把阿石吭哧吭哧四五天也只写出一半儿的《逃学得失论》驳回重写,见他气闷,便喊来松谷去帮他。

在松谷眼里,对萦芯的滤镜也只比阿牧薄一点儿而已,他完全不觉得萦芯让小郎君写的这个罚文有啥离谱的。跟着阿石就去了他的小书房。

不过他也想不出十条,最后把四个同窗都叫来,集思广益,才勉强诌出十条来。阿石在一边听着五人讨论,倒也学了点,并且决定以后再也不逃学了!

打发走阿石后,萦芯就开始熬大夜,画初稿。因为得对得起二皇子殿下昂贵的颜料,所以这幅画足有一人高的见方。

转天一早见过顾毗后,便睡了一白天。

就这么黑白颠倒的,萦芯整画了四夜。第五天清晨让一郎给全府送了过去。

全塘一早起来,刚在近侍的服侍下,穿上朱红的朝服,就有下仆来报,定侯夫人送了画来。

“快打开!”正在带进贤冠的全塘头也不回的道。

近侍打开一郎捧着的足有一人长的纯黑漆盒,将还未装裱过的原画缓缓展开。

全塘正在对镜正冠,还未回头看,身后给他带冠的近侍下意识偷看一眼,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就是两个举着画的侍者,也不住的颤抖。

回过身,全塘正撞进佛祖半张半阖的两眼。那一瞬间,全塘感受到了冥冥之中,佛祖的注视。

直至外面车夫见时辰过了,着人来看看家主怎么还不出门,全塘才回过神来。

“收了吧……”

一个举着画的近侍狠咬了下脸颊里的软肉才制止了自己的抖动,与另一个一起,慎重的将画卷好放回漆盒。

一直捧着漆盒的一郎在画的背面被挡着,既没看到全塘主仆四人的神色,也没机会看看他的小娘子到底画了什么,特别遗憾的任全师的侍者僵硬的将漆盒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