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甚独 华发半生 2207 字 22天前

长庚立刻道:“因为他们生逢乱世,又遇明主!”

萦芯微微歪头:“乱世、明主都有的时代,我看书上也没少写。就往前数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世道便动荡不安,汉昭烈帝(刘备)应该也算是个明主,更有曹魏武皇帝(曹操)不拘品行、唯才是举。怎么那么多个奴生子、父不详的,至多因为被牵连在某个事件里被记录一句两句,却无人达成先圣的功绩呢?”

“是他们有才无德?”三娘喃喃的道。

萦芯摇摇头,“无德之人,我们以后再谈。现在只谈有德却未见着记录的先贤。也不必拘泥于《尚书》,其他《史记》等你们应该也有涉猎。除了病逝,当还有许多半路崩卒的。”

现如今,茶馆有什么书,四院的书馆里应该也有抄本。他们肯定是看过不少的。

一直未曾开口的阿善嘴唇蠕动,却还是没说话。

萦芯一直在观察他们,见状点名道:“阿善想说什么?”

阿善抿着嘴唇,被松谷暗暗戳了下,才轻轻开口:“是他们面对的……阻力太多了。”

阿牧认可的点点头,补充道:“实力不足,半途被打落。”

长庚皱眉:“可是,他们出身低微,若是生不逢时怕是汲汲一生也无法积蓄到足够的实力。”萦芯又点名松谷:“你觉得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松谷眉头紧皱,仔细思索夫人问他们这个大命题的原因,一时无法回答。

没有执意追问,萦芯已经大概摸清了五个孩子的特质。

既然他们本经治的就是《商书》,精研《商书》,里面有一部分大篇幅的描述了伊尹,同他出身大同小异的五个孩子在学到此处时,肯定会自比。

历史是一面镜子,每一个仔细观看镜像的人,最终看的其实都是自己的意识形态。

而他们给出的答案,其实就是认为自己无法达到伊尹的高度所缺乏的外因:

坦率的阿牧认为自己目前缺乏实力。

自尊心过强的长庚认为自己生不逢时。

略失胆魄的阿善认为是阻力太强,导致他无法突破现在的桎梏。

而形秽自惭的三娘却只觉得是自己德行不足。

已经摸索到人情世故好处,并且已经与同窗生出竞争意识的松谷没有回答,大概率是怕自己的回答不入萦芯的眼,让他失去之前得到的细微优势。

单手拄着下巴,萦芯又改成与他们年纪仿佛的姿态,游刃有余的问:“其实你们说的都对了一部分,怎么我一摇头就动摇了呢?这可不是治学的态度”

阿善和三娘底下了头,长庚肩膀又泄了几分,松谷强行保持着面色不变,阿牧傻男孩儿似的讪讪笑了笑:“仆……奴等意志不坚……”

“那倒是没有。其实我觉得你们的意志是很坚定的。如果不坚定,你们也不会放弃更容易得到成果的杏实院,选择杏繁院就读。如果不够坚定,也不会这么快的从你们的来处,走到我面前。我认可你们的坚持。哪怕你们的坚持只是想脱离当时的艰难困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虽然这个成字说得尚早,但你们也勉强担得。”

萦芯说着,目光悠远的看向虚空:“苦难虽不值得称赞,可它是形成你们的一部分。被苦难环绕不是你的错,但是已经挣脱苦难后心魂还被它缠绕就是你们最大的不足。商元圣既然能抚五朝,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将自己卑微的出身抹去么?他没有,他任由青史如实记载,不惧后人评说!

正是有如商元圣、孔圣、亚圣、……这些,能够正视自己过往、无私留下毕生所得的先贤,才有这浩如繁星的文华布于天穹,给我等后代在一片漆黑中,指出规避他们踏过的错路、继承他们心血的方向!

千百年来,睁开两眼的人朝着光辉踽踽独行,可是绝大多数的人或因外力,或为内因,止步于半途。可更多的人却只能一生双眼紧闭,被同样看不见光芒的同伴裹挟着,走向未知的远方。

我给你们开蒙,任你们自选分院,就是希望你们能张开眼睛看到天幕上如何璀璨……”

看着随着自己的话语,时而含悲带苦、时而心旌摇曳的五个孩子,萦芯明白时机已经成熟。他们已经彻底对她敞开了心扉,接下来只要按照她的想法,让他们无限的趋同于己就可以了。

环视紧盯着自己的这五双晶亮的眸子,萦芯薄唇微张,在要说出一些随心所欲的话语时,突然呛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