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来脖子上搭着一条布巾子,挑着沉甸甸的担子,稳稳地跟着牛车;陈朱氏蓬头垢面的领着三个脏兮兮的孩子紧跟其后。
常青背着小竹篓、挎着小布包,跟在哥哥姐姐旁边轻松赶路。只见她时不时地抹一把脸上被娘抹上的黄土,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经验。
一场倾盆大雨,让已经陷入绝望的百姓们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均州县衙及时发放的救济粮,也让濒于崩溃边缘的老百姓们如鱼得水,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想尽办法自救。
陈长寿一家虽然挑着担子、赶着满当当的牛车赶路,可牛车太过陈旧、普通,破败的筐子里露出的干麦草太过显眼,瘦弱的黄牛,破烂的穿着,实在不引人瞩目。
陈春来他们经过第一个驿站时,给一位看门的管事塞了一串铜钱、三个窝窝打听上京路线。
那位管事看着到手的好处,对陈春来的上道很是满意,细细的把路线说了三遍。
陈春来在心里默默记下路线,又向管事道了声谢,这才同陈长寿商量起来。最终二人决定按照管事所言,一路上花钱住店,不在野外过夜。
毕竟家里现在不缺银钱,而命只有一条。
每经过一个县城补给粮食住店时,常青总会让系统0013给县衙粮仓投放大量的粮食,也会撕一张降雨符下雨,缓解旱情。
两个月后,风尘仆仆的陈长寿带着陈瑶瑾一行7人在汴京外的十里街亭,梳洗打尖后,进了汴京城内,他们父子俩找牙行高价买了城外的一座小院子和十五亩中等田地,又去了府衙办理了落户手续。
常青和娘亲陈朱氏他们在牙行外的角落等了一个多时辰,陈长寿和陈春来父子两才激动地走了出来。
陈长寿兴奋地对看着他们的几人说道:“户籍办好了,在大朱屯,背靠夷山,听牙人说那是个好地方呢!走,我们再添置点东西,回家!”
陈容氏得知户籍已经办好,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对她来说,什么金子银子都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要保住儿子孙子们的性命。
陈朱氏瞥了一眼四处张望的大儿子陈世君,然后抬起头,擦了擦流出眼眶的泪水。两个多月来一直提心吊胆,现在终于办好了新户籍,她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儿子的小命算是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