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承业嗤笑一声,“张大人,十三皇子襄王,今年仅有八岁,如何看出德才兼备了?现如今朝局动荡,你让幼主登基,是何居心?太后,老臣同意立昭王为帝。”
张从衍闻言,内心暗暗冷笑,你同意有什么用,没有魏王点头,谁也登不了皇位。
而且,昭王也未必会愿意。
他脸不红,心不跳地缓缓开口道:“据微臣所查,襄王自幼便展露非凡之姿,聪慧过人。于诗书经史,过目成诵;论谋略策论,才思敏捷。同时,谦逊温良,礼敬师长,待下人和善,众人皆赞其德才兼备,有君子之风,实乃皇家之翘楚,社稷之希望。”
刘居海见状,也附和道:“襄王聪慧之才,我等有目共睹,若登大宝,实乃大周之福。”
其余党羽也纷纷开口附和。
崔承业,赵瞻群等人则是反对。
这时,杨思朝(内侍省,内侍监)开口了,“太后,新君的册立,关乎重大,需要德高望重的皇族加以支持,方能确定下来。”
言外之意,这事需要李国忠点头。
太后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无奈道:“杨思朝,张从衍,崔承业,你们去一趟魏王府,向魏王阐明利害关系,尽早确定新君。”
“遵旨!”三人领命。
太后挥了挥手,“今日之事,就到此为止吧!哀家有些乏了。”
众大臣行礼告退,只留下太后一人独坐在凤椅上,眼神中满是忧虑。
杨思朝等人离开皇宫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魏王府。
大堂内,李国忠坐于主位,笑道:“诸位大人联袂而至,所谓何事啊?”
见李国忠揣着明白装糊涂,崔承业等人直接点明了来意。
李国忠闻言,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本王以为,为了大周的稳定,还是立嫡为好。”
崔承业眉头微皱,出声道:“魏王,若是立嫡,七皇子福王,也是先帝嫡子,可立其为新君。”
李国忠摇了摇头,一脸严肃地说道:“福王虽为嫡子,但生性贪玩,每日只知斗鸡走狗,寻欢作乐,如何能担当大任。”
之后崔承业又推荐了几名成年皇子、亲王,都被李国忠一一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