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皇帝后,石敬瑭对契丹可谓是百依百顺,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
把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那一套玩的明明白白。
除此之外,每当契丹使臣来到,石敬瑭便拜受诏敕。
他还除了每年的30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就给他那小他十岁的父亲送礼。
反正石敬瑭采取的国策方针便是:推诚弃怨,以抚藩镇;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库;通商贾,以事货财;卑辞厚礼,以示契丹。
但他石敬瑭别管是多推诚,藩镇们可不想弃那什么狗屁怨。
藩镇们简直快被气死了,他们觉得石敬瑭就是纯纯有病,不然怎么就能做出给契丹当儿子这种事情。
于是,在后晋时期,便总是发生这样的事情。
——大同节度使判官吴峦,闭城不受契丹命。
这里我说一个题外话,他一生都在抗击契丹,后晋出帝时期,开运元年,契丹南侵,围贝州,军兵与城中青壮年都登城坚守。
这个时候,邵珂叛变,选择投降契丹,从城南门把契丹军队引了进去。
吴峦见城中已乱,回天乏术就投井自尽,贝州城被屠。
吴峦两战契丹,第一次守孤城七月,第二次投井殉国。
言归正传,在石敬瑭仍在跪舔契丹的时候,应州指挥使郭崇威,弃官南归。
天雄节度使范廷光反于魏州。
石敬瑭就令东都巡检张从宾讨伐,但张从宾选择一起反了,老子不伺候了。
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则上表指斥石敬瑭:父事契丹,困耗中原。
同时,表示要与契丹决一死战。
石敬瑭在面对耶律德光的责令时,屁都不敢放一个,立即发兵斩安重荣,并将安重荣的头送与契丹。
反正大概是因为各样的心气不顺,晚年的石敬瑭那更是一言难尽。
最后他把国治成什么样了呢,我直接说重点。
宦官大盛、吏治腐败、朝纲紊乱、民怨四起。
反正就没一样是能看的。
当皇帝几年,不止要给契丹当儿子,临了临了还要给杨光远当孙子。
——侍卫将军杨光远自恃掌管禁军,干预朝政,屡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从之。
生命的最后,石敬瑭除了永远的爸爸耶律德光之外,又多了个不能招惹的,手握重兵的刘知远,直接忧郁成疾,在屈辱中噶了。
反正石敬瑭是送了燕云十六州,把自己活成了了王八模样,不理解他图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