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题外话。
读三国,总有一个很大的疑惑,或者说是漏洞。
就是曹操英雄一世,为什么就没有称帝之心?
有人分析说,前期的曹操的确是忠于汉室,并无称帝之心。
这话固然美化了曹操,也解释了这个矛盾。
可是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
这话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刘备自称汉室皇叔,立志兴复汉室,可谁都知道他是想要自己称帝。
就连江东鼠辈,孙权这样的瘪三都有称帝之心。
难道雄才大略的曹操真的就不想称帝吗?
可是当读到曹操临终前的一句话,仿佛一切答案不言自明: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
弥留之际,他对大臣们嘱咐后事,并说:我这一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唯独不知道到了九泉之下,要是子修问我母亲在哪里,我该怎么回答呢?
当后世人读到无言九泉之下见子修这一幕时,也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固然,曹操是个枭雄,可他也绝对是个真性情的人。
临终前的这句话,或许才道出了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心结。
曹昂之死,就像蝴蝶效应一般,在曹营中引发了一系列不可收拾的严重后果。
丁夫人是原配,也是曹操最敬爱的人,可丁夫人当场就休了曹老板。
曹昂大曹丕十岁,那时候曹丕只有十几岁。
曹营中的骄兵悍将,显然不是这些小孩子们能够掌控了的。
历史中的曹昂聪明仁孝,深得曹操之心,无论曹操怎么对他宠爱都不过分,是曹操铁了心也要内定的接班人。
更何况在宛城之战时,曹昂已经在军中积累了足够的威望,足够有能力镇住这些骄兵悍将。
可是随着曹昂之死,顿时让曹操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最得意的儿子都没有了,哪里还有心情称帝?
随着后来曹丕曹植等兄弟们长大,曹操终于后继有人,这才渐渐又显现出了称帝之心,让这些孩子们去继承帝业。
“若天命在我,我愿为周文王。”
这是曹操的名言,更是他心事隐晦的表露。
这样看来,一切的一切,全都解释通了。
所以说,曹昂之死,是曹操一辈子最大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