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酒也是同样的道理,明知道自己半斤的量,非得喝一斤,能怪酒吗?
最早酒是用来祭祀的,可不是老百姓谁想喝就能喝。可以说它最初的功能跟咱们现在烧纸钱差不多,明知道烧纸钱没什么用处,但是还得烧。
闲言少叙,宇文邕陪着宇文护,来后宫见文宣太后。
进来一看,嗬,老太太还在喝着呢。大家都是一家人,也没有过多的客套。宇文护先是问候了几句,说婶婶以后年纪大了,酒还是少喝点吧。我这里有本古人写的书,要不侄儿给您老读一读?
老太太是看着这个侄儿长大的,可以说从小就有一种亲切感,如果是平民百姓,不存在争权夺利,一定是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只是帝王家没什么亲情可言,牵扯到皇帝宝座,只能六亲不认。但面对掌握着实权的侄子,只能曲意逢迎。
读就读吧,老太太能说什么呢?就这么着,这边慢条斯理的喝着小酒,面前站着一位读酒诰。
酒诰并不是长篇大论,真读起来,用现在的话估计几分钟的事。
早有预谋的宇文邕,悄没声的转到宇文护背后,从袖筒中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玉珽,照着宇文护的后脑勺,使出吃奶的力气,啪的一声,玉珽碎成数段!
看到这里就有点奇怪了,既然早就想杀了宇文护,你好歹弄个金属武器下手啊,干嘛要用玉珽呢?
玉珽是啥玩意?
电视剧里演过,古代特别是宋朝以前,大臣上朝时候,手里拿着的那个芴板,大概就是这么个东西。只不过材质并不是固定的,以象牙为最常见。玉制的当然得看是出自哪里的玉,和氏璧的话肯定最贵重。
芴板长大约一尺左右,宽基本上五厘米以下,你说拿这玩意打人,虽然能打疼,但是它本身不结实,一两下这玩意碎了,人家头上大不了起个包。
所以当宇文护挨了一下,虽然疼的难受,但并没有受伤,也不过是懵了一下。要知道宇文护也是常年征战,皮糙肉厚的,打这么一下不至于让他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