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多月冒顿多番打探,得知荀国忠所部镇北军虽是镇北军中的精锐,镇北军其余兵马也不遑多让,若是真要打垮镇北军,匈奴只怕得灭族。
冒顿又与众将商议,李左车虽是世之名将,并不好战。北地之军从武安君开始就愿意与草原和平相处,李左车秉承武安君遗志也只是想要守土安民。相反那二世皇帝扶苏虽看起来文弱,刚刚封了镇北侯马上就要算计对方,若是扶苏真消灭了北地三郡,只怕会集中兵力对付匈奴。秦人有三千多万人口,若是矢志讨伐匈奴,只怕难敌。
冒顿思之再三,如今自己已然一统草原,尚需时日整顿内部再思进取。此时与不好战的李左车相处,比之与虎狼之秦相处要好得多。留着北地三郡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此时李左车被秦人和匈奴两面夹击,若是与李左车讲和必然占据上风,若是能让李左车交出东胡土地和余部,那是再好也没有了。以李左车之智,岂能不知大秦算计自己,匈奴人退走之后必然与秦人翻脸,那时候自己在草原坐观大秦与北地相斗,大大有利。
小主,
冒顿打定主意,对秦使虚与委蛇,坐等李左车上门求和。
岂知又过了一个多月,镇北军依旧每日里操练士卒,既不进攻,也不后退,也不派人来求和。
这一个多月咸阳的粮草磨磨蹭蹭进了雁门郡的粮仓,大丞相蒙毅不得不又发出五万石军粮;王离边军整顿了一个月也未收到起兵的诏令,开始有些毛躁。太原军和邯郸军经过动员之后迟迟不发兵,也开始烦躁起来。
二世皇帝扶苏虽在上郡军中待了几年,军中大事一向由蒙恬拿主意。这一次二世皇帝为了显示权威亲自做出了安排,岂知事情的进展与自己当初预想差了千万里,无论是冒顿还是李左车的反应都大大出乎扶苏之意外。扶苏心知经此一事镇北侯必然与自己离心,对自己最初的冒进大大后悔。
又过了一个月,冒顿单于再也忍不住,遣人来与李左车讲和,寻求李左车认可匈奴对草原的占领,并允许匈奴人与北地三郡贸易。
李左车要求冒顿归还东胡族人,并允许东胡人在鲜卑山一带游牧,不得再进攻东胡。冒顿大怒,罢了议和,暗示将要和秦军联合进攻镇北军,李左车不理。
过了几日,李左车遣人送给冒顿单于一个锦囊,冒顿展开一看大惊失色,锦囊中是一封信和一张地图,地图详细画出了匈奴王帐和左右贤王驻地,详细记录了从平城到匈奴王帐的路线。
冒顿展开信件,李左车言道我李左车身为华夏之民,若匈奴图谋中原,即使大秦虎视在后,李左车必然奋起反击,先匈奴,后大秦。然吾祖武安君常言草原华夏本是一家,草原所求无非财货,中原所求无非平安,因此开放贸易为草原与华夏万世永安之唯一途径,因此李左车非不能击败匈奴,实不愿两国之民生灵涂炭。大单于当知若李左车有意屠灭匈奴,对阵这两个月北地骑兵早已踏平王帐,李左车只求东胡兄弟有安身之地而已,若是匈奴必定容不下东胡,李左车将不得不遵守往日武安君与东胡共进退之约定,与匈奴死战到底。
冒顿放下竹简,叹道:“中原有李左车,不可图也。”于是冒顿遣使与李左车签订协议,划鲜卑山安置东胡之民,李左车允许匈奴通过平城和雁门关与中原贸易。
双发歃血为盟之后,冒顿放归东胡之民二十万,领兵而退。
荀国忠问李左车既然得了先机,为何不趁势灭了匈奴。
李左车道:“匈奴几度大败而能复起,此天不欲灭匈奴也。且若冒顿战败,草原必然再次混乱,如今东胡势弱,若是草原大乱,只怕东胡难以自保。冒顿是个知进退之人,如今草原一统只是表象,冒顿心知中原不可图,整顿草原至少也得二十年,二十年之后东胡也必然再度强大起来,那是冒顿已老,草原之事可让东胡自决。”
东胡八部之人感李左车相救之恩,又要李左车庇护,共立慕容拓为东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