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朱祁镇说的很清楚是择优录取,只有重大贡献才可录用。
但这科举的录取比率放在这,每年千万学子,能入殿试的才有几人?更何况面圣的机会往往只有前三甲才有此等荣幸,现在别的不说刘举便已经占了一个名额,朝廷每年才有几个官位有缺?上来就给刘举一个七品官,和知县都快齐平了。
这些世家大族就算再有能量也要遵守规则,在翰林院待几年,再下放知县,最后升任知府或者调回京师这才是正常路子,哪有上来就给官爵的?
要不是朱祁镇如今威望极隆,手握重权,天下兵马重新编练尽入朱祁镇之手,这些世家大族早就反了。
早就打着各路旗号开始为非作歹,不然就扶持流寇土匪作乱,这种事他们最是拿手。
明末整个朝廷瞬间的崩塌绝非朝堂党政激烈一条可以一言而盖之,也不是满清战斗力爆表可以掩盖,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群世家大族阶级的做大。
他们好日子过够了,贪心不足蛇吞象,想着扶个闯王或者满清上来混个从龙之功岂不快哉,但事实是卸磨杀驴才是常态,从龙之功没混到反而被人家用刀架在脖子上吃干抹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明中期沿海兴起的倭患不外如是,十个倭寇里八个说的大明话,脑袋上蒙个布条子一转身成了世家大族手下的黑手套,打击对手司空见惯。
但现在整个大明创立不过百年,这些世家大族还没有那么巨大的能量,面对朱祁镇的铁拳只能收起自己的尾巴。
朱祁镇的动作之快也远超他们想象,几年时间疯狂燃烧国库砸出来一支新军,有这三十万新军镇压局势,漠北大营更有十万新兵不间断训练,这让他们的小心思全部没了用武之地。
想要再次渗透军政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等这些世家大族反应过来时朱祁镇早已二话不说,直接派一个师往曲阜县周围一摆,枪口都快戳嘴里了谁敢动?
他们毫不怀疑以朱祁镇这些日子的作风,要是稍敢有动作恐怕少不了一个问斩抄家的下场。
几十万武备军也在镇守各地,虽然这些武备军有些将领和世家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个关头谁敢动?
锦衣卫的眼睛也不是瞎的,而且京中早有传闻,朱祁镇又另设一监察机关,就为了秘密监察,这让所有人都不敢逾越红线一步。
朱祁镇上台之后第二件事便是着手重新修订了大明律,基本就一个理念,轻罪从轻,重罪从重,尤其是商税,偷漏者重罚。
盛世该削减刑法鼓励整个社会经济繁荣这句话朱祁镇耳朵都快听起茧子了,一个个大臣天天闻着朱祁镇嗡嗡转。
但事实是哪有什么盛世削减刑法这一套,乱世用重典是防止作奸犯科的趁机作乱,而盛世削减刑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繁荣,经济如何繁荣?还不是这群大士族大商贾借着宽松的政策用不光彩的手段攫取利益,给社会营造一幅繁荣之景。
但最是繁荣之时,也是贫苦百姓难过之日。
朱祁镇绝不想走这条路,如今大明内无忧患,外无强敌,还有广阔的世界等着大明去发掘,去开采,根本不愁繁荣!
大明有的是向外拓展的渠道,整个倭国,西南,乃至后面的天竺,欧洲都将给大明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大明何需借着这些大商贾繁荣?
所以朱祁镇已经早已做好了决定,在大明走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之时便提前立好规矩,做好向导。
不能野蛮粗放的发展,大明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不需要不计代价的发展经济,如今经济已经冠绝全球。
“陛下,回宫了。”
金英一声禀报打断了龙辇中朱祁镇的思绪,朱祁镇闻言回过神来。
“朕知道了,去谨身殿。”
朱祁镇声音平淡的开口。
很快,龙撵就在谨身殿门口停了下来,朱祁镇喝住了前去通禀的小太监,下了龙撵亲自往谨身殿而去。
他倒想听听这些他手底下的大儒们有什么高见。
没到门口,朱祁镇便听到谨身殿内喧哗不止,他的脚步一顿,悄无声息的进了偏殿,找了一处位子坐了下来。
透过偏殿的窗户,朱祁镇看见了此刻大殿内喧哗的一群官员。
细细看去好像是曹鼐和邝埜处于风暴中心,两人说的面红耳赤,神色急切。
剩下的诸多大员都在炮轰两人,这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