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春见状柔声说道:“大嫂你别责怪孩子,小梅还小,这些事情她也不懂。但是如今我需要你们三位同我一起进城作证,把你们今天讲给我们的这些事情再讲给府尹大人听,可以吗?”
小虎娘立马点头应允道:“当然可以!人命关天的事儿,梅大夫还是我们家的恩人呢。”
回了城,明春不便出面,便让于大夫和韩再两人带着小虎娘三人一起去了京兆府喊冤。京兆府尹听了证言,立即安排衙役去村里将王婆婆和一干有关人等带来。
虽然玉娘的死因还没有查清楚,尸身也还在府衙里,但昨日王婆婆一家从裴公子那里得了一锭金子,梅傲雪也已经被下了狱,他们想着万一要再赢了官司,指不定还能得多少烧埋银子呢,因此一大家子喜之不尽,只不敢在面上露出来。说到底儿媳妇已经死了,既要掩人耳目,又要堵住村里人说三道四的闲话,因此昨日从城里回来后一家人就开始布置了灵堂,此时正在家中为死者大办丧事。突然见有衙役来家中拿人,王婆婆嚎啕痛哭开始撒泼打滚直呼冤枉,几番折腾,终于把王婆婆和她儿子王柱、死者的娘家大哥、大嫂、大外甥一起带到了公堂上。
上了公堂,两边衙役列队森严,在京兆府尹的一番恫吓之下,王婆婆才交待她因为儿媳妇一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心里焦急,才去观音菩萨庙里祈福,谁曾想在庙外面遇到了一个道士,自称是观音菩萨座下金童转世,特来为没有子嗣的人家送子的。道士说不光能求得子嗣,而且是要男得男、要女得女。
那道士看起来颇有神通,现场给王婆婆演示了一番无中生有,一番花里胡哨的作法和念念有词下,掌心赫然出现一个红色的莲花印记。王婆婆被道士的花言巧语和江湖伎俩蒙骗,花了重金求得了一包“金童散”。道士还说看王婆婆对菩萨心诚,附赠了一包“状元散”,说是等日后有了孙子给孩子吃的。吃了“状元散”的孩子必能聪慧异常,一举得中状元。一番话说的王婆婆深信不疑,那天她看儿媳妇在厨房里面熬药,这才偷偷在儿媳妇药里面加了“金童散”,希望儿媳妇能尽快怀上孩子给她生个大胖孙子,不巧刚好被小梅看到了,那“状元散”如今还藏在家中。
不过这王婆婆对菩萨和道士深信不疑,根本不觉得道士给的药有什么问题,还愣说那不能叫药,是“金童散”,是菩萨送子的仙药,和凡间的药不一样,让人不要乱说,亵渎了菩萨了不得,在公堂上一番胡言乱语,让众人哭笑不得。
京兆府尹差一队衙役去王婆婆家中取来了她偷藏的“状元散”,又差另一队衙役去菩萨庙缉捕卖药的道士前来对峙。那道士似乎没觉着自己的药会吃坏人,依旧在菩萨庙前挂幌子大摇大摆的叫卖,被赶去的衙役们当场抓了个准。
那道士上了堂听说是自己的药害死了人,直呼冤枉。京兆府尹厉声恫吓要他从实招来,否则就要动刑,道士这才战战兢兢说出实情。原来他的药根本也没有什么效力,就是普通的大麦,黄豆,杏仁等食材烤干之后研磨成粉所制。他是个游方的道士,只是为了从那些愚夫愚妇手里骗几个钱讨生活才出此下策,这些神药吃下去什么作用都没有,就和吃饭一样,最多是有些卖不出去的药粉放的时间长了变质了,人吃了会拉肚子而已。
京兆府尹立即召仵作和于大夫上前查验了从王婆婆家搜出来的“状元散”和道士身上搜出来的各色各样的“金童散”、“玉女散”、“状元散”等。发现这些药确实如道士所说,都是粮食制成的粉末,没有任何毒性。
仵作验尸也发现,死者玉娘身上没有任何外伤,也没有中毒的迹象。昨天下午衙役在王婆婆家搜查时,找到了死者当天早晨吃的最后一副药的药渣,还留在厨房的药罐里面没有丢弃,验查之后发现与梅傲雪提供的处方一致,确实是治风寒的对症之药,也没有任何毒性。小虎的证词也表明,前两天见到死者的时候她的病情确实是好了很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此一番调查下来,堂上众人都疑惑不解,死者既没有受伤,也没有中毒,到底是怎么死的呢?难道真如死者丈夫王柱所说,是阳寿已尽、阎王爷索命无疾而终?
京兆府尹一时拿不定主意。这个案子当初是刑部尚书的儿子裴公子带着这老人家来上告的,说是这大夫治死了死者,当时说的言之凿凿,裴公子的下人还特意私底下嘱托,虽没有明说,那意思是要从重处置。不多时武平侯府的萧将军又派人来说梅傲雪是盗窃案的重要证人,请他务必保证梅傲雪的安全以备必要时咨询,这意思又是要保她。京兆府尹虽然不知道事情背后的门道,但这两头他都得罪不起。再加上百草堂和药王谷在医家和江湖中的名声和地位,他也不想得罪这些大夫,万一哪一天有个三长两短、头疼脑热的,还指着靠谱的大夫救命呢!
今日一番调查下来,梅傲雪开的草药似乎没有问题,有人证可以证明死者的身体确实好转了。死者的家人也说死者死之前没有任何异常,又有药渣证明处方没有问题。王婆婆往药里偷偷加的东西又没有害处,这人死的不明不白,想想真是头痛。
京兆府尹沉思了片刻后决定再拖一日,如果再行勘验没有其他进展,就准备用死者丈夫的说辞来结案了。好在死者家人今日在堂上的态度已经转变,决定不再追究了。于是京兆府尹宣布将梅傲雪、王婆婆和道士三个嫌疑最大的人暂时羁押起来,待再做调查之后改日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