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与他们对着干

这说明,《平原商报》的宣传和门店的活动有了效果了。

这些,薛盼看到眼里,他又去找师老板了。

师老板说不想不想做,而是怕花钱,因为“师记”这两月生意一直不太好。

薛盼说电视台贵,找报纸也行,费用仅为电视台的一半。

师老板眼睛一亮,问报纸需要多少钱。

薛盼说大概4000块钱就能搞一个版面。

“你确定?”

“基本确定。”薛盼说,“为了咱‘师记’的事,我几个晚上没睡好,哎。谁叫咱是个工作狂呢。”

师老板让薛盼马上约人。

一听老板心动,薛盼直接跳了起来。

不久,来了两人,一老一少,说是《青云县广播电视报》的记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师老板将自己的名片递给了对方。

他的意图很明显,也想要对方的名片,看看他们是不是广播电视报的记者。

对方还真有名片,其中那个略年轻的叫李欢训。

师老板说:“两位老师,‘师记’的宣传,拜托了。”

年纪大的记者说这不是问题,他让年轻的李欢训采访一下师老板和薛店长。

薛盼问:“称呼我为店长,合适不?”

他问的是记者,实际上是在问师老板。

记者说谁是店长就采访谁,级别越高越好。

师老板一听这话,说薛盼就是“师记”的店长。

薛盼一听这话,高兴坏了。

虽然不是正式的红头文件,这也是一种升职的形式。

“玛德,等搞死桃河渔歌,我也要当老板。”薛盼面朝桃河渔歌,在心里骂道。

年轻的李欢训记者装模作样地问了一些问题,然后在店内拍了一些照片。

师老板留他吃饭,说“师记”渔歌的鳜鱼不比桃河渔歌差。

李记者说明天一早要见报,晚上得加班赶稿呢。

师老板一听,竖立了大拇指,心说这记者真敬业。

李记者出门时与薛盼对了下眼神。

双方都很满意。

李欢训回到办公室,将材料打包给了办公室里的一个实习生,说明天见报,晚上把稿子赶出来吧。

实习生推了推眼镜,说:“好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