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示弱,在吴郡附近与孙策展开了激战,结果他的军队迅速被击溃,他本人也在逃入山林后,由前来投奔孙策的凌操所斩首。
孙策命令将首级悬挂在吴郡城墙上示众,将领们均表赞同,唯独周瑜批评孙策这种做法虽逞一时之快,但却会失去民心,难以立足。
受周瑜教诲后,孙策及时改过,对主动投降者加以安抚,并派遣心腹前往各处新征服的城镇安抚百姓。
正是由于周瑜的这些纠正措施,使得孙策及其军队名声得以挽回,否则即使占据了江东,也难以在此建立长治久安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征伐王朗之前,由于袁术的调遣,周瑜无奈返回寿春,但他向孙策承诺会很快回到其麾下。
在寿春,周瑜同样深受袁术赏识。
聪慧过人的周瑜,怎能不明白袁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袁术表面上充满野心,却毫无实际才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即使起点极高,手里握有一手好牌,最终却打得一塌糊涂。
这就是对袁术最好的描述。
事实上,在董卓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袁术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连袁绍的实力都不及他。
那时候,袁绍正忙于应付公孙瓒和幽州铁骑;而袁术在淮南乃至豫州几乎没有敌手。
袁术还掌控着天下第一大郡南阳,并继承了袁家的庞大资产。
然而,袁术每日只是东征西讨,毫无战略规划。
几年之后,袁绍已超过袁术成为最强诸侯,甚至连曹操和吕布等人都崭露头角。
曾经风光无限的袁术,如今依然困于原地,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看到袁术“外强中干”
的本质,周瑜自是不会久留于其麾下。
不久后,周瑜拒绝了袁术提供的丰厚职位,转而担任“居巢太守”
。
几个月后,周瑜找到了离开寿春的机会,同时为孙策带来了鲁肃这位人才。
孙策得知周瑜归来,十分高兴,并亲自带领两千五百人马以及将领太史慈、黄盖、程普等人前往牛渚迎接。
周瑜随即被授予“建威中郎将”
一职,这是当时孙策能授予的最高职位,显示了二人之间不同寻常的情谊。
建安三年,周瑜向孙策建议征讨山越以增强实力,但提醒不可忽视内部矛盾和江东世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