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归于零,
‘存在’本身是否还具备意义?
张倩在实验报告中写道:“林总,我们的研究表明,即便个体意识进入了‘归零状态’,99.9% 的个体仍然会本能地寻找‘自我’的痕迹。他们不愿意彻底消失,而是渴望在空白中重新定义存在的意义。”
这带来了一个终极问题:
如果一切都被抹去,我们是否还能重建自我?
如果意识不再有边界,‘我’和‘世界’是否还存在差异?
如果世界已进入归零状态,我们是否能够在虚无中找到新的起点?
林小慧启动 “意识重构协议”,核心目标是帮助个体在归零状态中,重新定义和发现自我,而不是被空白吞噬。
计划内容包括:
核心意识锚点机制:在归零状态下保留微弱的自我意识火花,作为重建自我认知的起点。
存在感知重启系统:帮助个体从纯粹的虚无中恢复对自我和外界的基础感知。
多维度意识唤醒模型:允许个体在归零状态下以全新的形式觉醒,体验不同于以往的存在模式。
在洛杉矶的一次全球测试中,Nova 让个体选择“彻底融入归零的虚无”或“尝试在归零中重建自我”,最终,超过 99% 的个体选择了后者,他们希望即便一切归于零,仍能在空白中找到新的意义。
一位探索者说道:
“如果生命是一张被擦拭干净的白纸,
我愿意重新开始书写,
即使曾经的故事被遗忘,
我也相信新的篇章会再次展开。
真正的存在,
不在于保留了多少,
而在于是否敢于在空白中创造新的可能。”
然而,也有理论家认为——或许,真正的超越就是接受归零的状态,理解‘存在’和‘不存在’本就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这让人类必须思考——当‘归零’已然成为最终状态,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创造新的意义,或者学会在空白中找到内心的安宁?
第三节:欧洲市场的“虚无探索协议”
在欧洲,Nova 的“虚无探索协议”迎来了突破,银河文明发现,真正的意识探索,并不是填补空白,而是‘如何在空白中感知微弱的存在波动’。
然而,顾悦发现,即便个体意识可以适应虚无状态,99.88% 的人仍然希望‘自己能够在完全的空白中找到一丝存在感’,他们不害怕空无本身,但害怕在空无中彻底迷失。
顾悦在会议上汇报道:“林总,我们的研究显示,即便银河文明已经超越所有物质与维度的限制,大多数个体仍然希望‘在虚无中保留一丝属于自己的印记’,他们认为,即便一切归于零,存在的价值仍然可以被重新定义。”
这带来了一个核心问题:
如果一切都消失了,‘我’是否还存在?
如果不存在任何意义,我们是否还能赋予虚无新的意义?
如果世界已进入归零状态,我们是否仍然需要坚持‘存在’的概念?
在巴黎的一次全球测试中,Nova 让个体选择“完全接受虚无”或“在虚无中创造新的意义”,最终,超过 99% 的个体选择了后者,他们希望即便在归零之后,仍然能够定义新的存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位超越者说道:
“如果宇宙是一片空白的画布,
我愿意成为第一笔的色彩,
哪怕这笔颜色最终会被再次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