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连年大旱,官员为了考评成绩,隐瞒灾情不报,结果饿殍遍地,最后终于引发了民变,流寇糜烂数府。这时户部根本没有银子,还拖欠着边关的军饷。朝廷为了剿灭流寇,不得不增加赋税,筹集军饷。你治下需要增加五万两赋税,但治下七成土地为士绅所有,无需纳税,平摊到其余三成百姓身上,则每户需要增加纹银三两,导致平民破产。请问,你当如何应对当前局面?”
简志明心中苦涩,直接看向第四题。
“由于赋税增加,大量百姓破产,为了活命不得已加入了流寇。随着流寇实力增加,剿匪用度激增,朝廷不得已继续增加赋税,然后更多百姓流离失所,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而此时边关守军因为长期缺饷,已经处于哗变边缘。请问,你作为内阁大学士,该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简志明苦笑了一声,这可升的够快的,刚刚还是知县呢,现在一下子成了内阁大学士了。可是就算是学富五车的内阁首辅,面对这种局面又能有什么办法?
继续增加赋税,肯定会导致流寇更加壮大,可不增加赋税,不但无法剿灭流寇,边关怕也是要不稳,一旦外敌扣关,后果不堪设想。这是死局啊,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大明的江山社稷恐怕不保!
难道只能从穷困的农民身上收税吗?简志明想到这个问题后,觉得思路好像豁然开朗。士绅们拥有大量土地,还有各地藩王,只要他们纳税,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可是简志明却怎么都下不了笔,他知道这个是不可能实现的。恐怕自己刚提出这个想法,自己的内阁大学士位子就不保了,定会被天下士绅生吞活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简志明决定这题先不回答,先看后面的试题。
这是一道算学题,简志明的心情轻松了一点,抬起头左右张望了一下。这才发现整个考场内,到处都是长吁短叹的声音,看来为难的不止是他一个。
“某县征召了民夫开挖沟渠,沟渠总长3000丈,深1丈,顶部宽1丈,沟渠底部宽5尺。假设,每个民夫每天可以挖掘运输长宽高都是5尺的土方,上官命令必须在一个月内完工,请问,你至少要征召多少民夫才能按照完成任务?”
“算学非我所长,还是扬长避短,看一下题吧!”简志明看完这道题之后,决定继续放弃。
谁知后面连续五道都是算学,有计算赋税的,有断案时判决赔偿金额的,总之都是一个知县在任内会碰到的事物,但是他却一个都解决不了。简志明不得不怀疑,又有几人能答得上来。会不会古人提倡无为而治,其实是因为他们也什么都不会,所以只能无为?
这倒是他孤陋寡闻了,华夏大地历来算学先进,在宋朝达到巅峰。这些区区问题,但凡对算学有所研究,都可以答出来。但是他们这些人,哪有心情钻研这些科举以外的知识?
下一题开始是一些杂学了,简志平苦涩的发现自己仍是一无所知。
如何去除石炭燃烧产生的烟毒,从而让百姓用上便宜的燃料,降低百姓的生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