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滔天恨抑仙人心生

“我已悉数检查过桓家尸身女眷,听闻你近来得了位倾城,想必就是他。速速引我前去,得罪殷大人,没你好果子吃。”

沈应之既不想莫名得罪一位重臣,又可顺势卖殷大人一个人情,何乐而不为?故而他立马命令这将军按使者说的做。

这将军如鹌鹑般站在屋子一角,使者一看到床帘内昏睡的人,轻手轻脚走上前去,入眼是触目惊心的伤,也掩盖不了他的绝代风华。

使者几乎立马确定了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他目光如刀,直剜向那将军,转而对沈庆之冷哼道:

“将军真是带出个好兵。”

沈庆之不敢轻易开口,眉头拧成个川字。

使者取下腰间别着的细长袋子,从中取出一支玉笛,放到桓漱石手中,轻声唤醒昏睡的人:

“枕流公子,我家主人来接您了。”

桓漱石睁开一双满是苦痛的眼望着使者,喉头的疼痛叫他说不出话,只有眼泪无声控诉着那人对他的暴行。

使者带走了桓漱石,连同桓漱石的生母,他也向沈庆之要来。他只能做到这,多了有蹬鼻子上脸之嫌。

母子重逢,相拥而泣,桓漱石不胜感激,对使者和沈庆之磕了一个又一个头,而那位将军则被军法处置。

使者并未直接带走桓漱石母子,他带着二人入了建康,好好为桓漱石诊疗,住了三四天,他才向桓漱石表明了殷大人的心意:

“枕流公子,您可愿随我前往江州?我家主人的心意您不是不明白,他不强求公子,凭公子选择。”

不想再麻烦殷大人,清泪落下,桓漱石拜别使者。

使者将身上所有财物都交给了桓漱石,只带着那支短笛离去,亦如当年熹光中的刺史大人。

桓漱石扶着母亲,在建康城住下,他会读书识字,在学堂教童子启蒙认字,一个月挣那几个字钱,才堪堪在学堂后院租下一个破杂间,供母子居住。

桓漱石必须更努力,学堂里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干,任劳任怨,也许可以讨得两个馒头或几支菜花,有时候,还能得一些油盐酱醋。

他会陪着笑脸,好声好气求得学堂老夫子赏些笔墨,自己写字作画,拿到桥头去卖。若是天晴他可以待久一些,若是下雨他难免会面带忧愁。

两月后他省下两文钱与一商人换了根破竹笛,笛声总是引人注意,有人为他的笛声买账,有人因他的笛声拳脚相加。

桓漱石浅淡吹笛的身姿被路过的贵人瞧见了,停轿问他可愿到自己府上,桓漱石婉言拒绝了。

贵人不气馁,黄昏桥头,日日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