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有一策!”

突然,队伍的最后方,有一道身影走了出来,穿着红色的衣袍,但胸前并没有绣补,官职品阶不高,是群臣中最低的。

男人年纪不大,看起来比朱高爔还要小几岁,他神色庄严,出列跪在队伍的后方。

朱高爔远远看去,甚至连容貌都看不太清楚。

察觉到了叔叔的疑惑,朱瞻基出声解释,“四叔,那人看官服应该是翰林院编修!”

这官职是老爷子生前,专为编纂永乐大典设立的。

能进翰林院的,大多都是历年科举的前三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那你说说,有何计策!”朱高爔出声,静待这位才子能说出怎样一番话。

“安南叛乱,祖宗基业定是不能丢的,必须出兵平叛!”

朱高爔撇眉,他当会说些什么,原本他心中所想,也是要出兵。

“出兵可以,那你说说朝中的局势该如何稳固?”

男人再次出声,“朝廷担心的无非是各地藩王,谨防他们趁先帝新丧,心生二心,起兵叛乱,再现八王之乱的惨案。”

“可历经永乐一朝,太宗皇帝几番削弱兄弟手中的权柄。即便这些藩王联手,也不足为惧。”

“真正令朝廷担忧的,只有汉赵二王!”

朱高爔认可的点了点头,分析的很清晰,太祖的儿子,都被老爷子削弱了军权,几乎没有能力叛乱。

能反叛的只有二哥,三哥,“你继续说,倘若汉赵两王,真起兵又当如何?”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男人神色平静,他轻声道:“太宗子嗣,军权最大的藩王不就立于朝堂之上吗?”

听到这句话,朱高爔皱起眉头,这话里的意思有两重。

第一是明面上的,他朱高爔是几人中军权最大的。

第二层意思,他手握军权,明明是藩王,却立于朝堂上统领政务,而且还是皇帝的叔叔,即便他没有异心,也会遭人口舌。

读书人忠君爱国的心,这就表现出来了。

大殿中,百官噤声,不停打量着朱高爔的表情,敬佩男人的同时,也为他默哀,居然敢得罪这位活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