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吧。”
赵牧没有妄自菲薄,也没有骄傲自大。
他隐隐觉得许多事情随着他的到来,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更甚者,诸多事情早已超出历史范畴之外。
或许,储君之事同样发生变化呢。
“这就对嘛,来,喝酒,喝酒。”
李孝恭阔掌拍着赵牧肩膀,提起酒壶斟酒,拉着赵牧把酒言欢。
叙旧结束,李孝恭道出自己来意,把带回百余名随从,或者说,他挑选的忠诚之人安排进骊山书院,学习各类学科。另外,他故土难离,计划落叶归根,当下不想在朝堂任职,思量着留于骊山书院,和李靖教导学子,传道受业。
对于李孝恭加入骊山书院,赵牧,李靖欢迎之至。
李孝恭出身皇族,他来骊山书院任职,必然让书院地位大大提高。当然,单凭赵牧,李靖的身份和威望早已让书院凌驾于各道书院之上,不输于皇族的崇文馆,弘文馆。
但李孝恭闲暇啊,也是李氏善战的将领,关键他下南洋,征战四方,眼界非凡,见识广阔,必能让学子眼前一亮,重新了解整个世界。
另外,李靖,李孝恭交情不浅,居住于骊山书院内,恰好能解解闷。
当日。
赵牧离去前,特意向骊山书院留下百万贯钱,用于学子日常花销,另外,为鼓励工科学子发明创造,他再度留下百万贯,制定海选机制,每年从学子各类发明创造中选出优秀作品,予以奖励。
与此,他留下十万册书籍,以物理,化学,数学,地理等学科书籍为主,但也包括冶炼,制造类等最基础的书籍。
赵牧没有因自己创建骊山书院而厚此薄彼,他也向各道书院捐献十万册同类的书籍。
他不清楚自己做法能否加速历史进程,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但他相信但凡大唐稳定,各道几十所学院持续培养人才,十年,五十年,大唐风貌肯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或许他年迈时,他的预期渐渐是实现呢。
翌日。
楚王府。
赵牧晚期。
昨日和李靖,李孝恭把酒言欢,酒逢知己千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