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军政,关键时还得靠房玄龄三人。
他们沉着冷静,房谋杜断绝非说着玩的,常常权衡利弊,多半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闻讯,文臣武将目光齐刷刷望向房玄龄三人。
北征前,诸多朝廷要务,皇上常与百官商议,再做决定。
怎料北征问题,文臣接二连三驳斥,引起皇上震怒,今更依仗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将内,倚重赵牧,侯君集,李道宗等。
诸多官吏渐渐边缘化,或者说,更多沦为执行者,而非决策者。
房玄龄老成持重,徐徐出列,抱着朝笏行礼说:“陛下,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朝廷制定长期作战计划,理当依计行事,目前的确不适合出兵,毕竟刚结束两场战争,三军急需休整,北疆急需官吏。”
“陛下,三军能战,但出兵容易取胜难,若没法一战灭国,必后患无穷。”杜如晦进言。
长孙无忌出列说:“臣以为,先平定西北,再处理东北问题,循序渐进,有序进行,切不可贸然行事。”
三者陆续表达出自己的建议。
果然,皆选择谨慎行事。
侯君集,李道宗,李孝恭等面色失望。
怀疑房玄龄三人是缩头乌龟。
李世民目光转向赵牧,张亮,高声询问:“赵牧,张亮,你们去过北方,更清楚高句丽的情况,说说你们的意见。”
相较朝廷百官,赵牧,张亮实际考察过,更熟悉高句丽边境,他想听听两人的建议。
张亮仰头望向站在武将最前列的赵牧,发觉赵牧纹丝不动,他不禁出列说:“陛下,高句丽边境有辽水河,本来就难以攻打高句丽,若让高句丽修建千里防线,来日再攻打高句丽,面临的难度更大。
任由高句丽修筑防线,北面的新城,中部的安市,南部的建安,加之山脉前端的横山,盖牟,白岩,辽东等军事要塞,必将像铁板横在唐军面前,欲灭高句丽,难上加难。
臣支持李道宗的建议,应该迅速攻打高句丽,以免拖得越久,面临的问题越多。”
闻声,李道宗跨步出列:“没错,不能养虎为患。”
“是啊,任由高句丽修建千里防线,届时对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再想攻城拔寨,必须靠着兵力横推,据说高句丽有一百多座城池,逐一破点,无疑是拿兵勇的性命做赌注。”李孝恭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