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吃人的老太太(一)

说“吃人的老太太”这起案子是发生在今年的下半年,说这案子之前,咱先来说一段书外话,与其说是书外话,倒不如说是我孩童时期的回忆……

小时候家里穷,一家子都挤在一个大杂院里面,这大杂院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有一点,邻里之间的关系都不错。

我家隔壁住着一对姓王的夫妻,老家是贵州那边的,有个女儿,比我小两月儿,叫“王晚秋”。正所谓入乡随俗,天津卫说话带儿化音,于是左邻右舍都管这小女孩叫“小秋儿”。

大杂院附近不远处有个工厂,住在里面的大人们基本上都是厂里的员工,王家夫妻俩皆是如此。工厂分两班倒,夫妻俩被安排到同一个班,这样一来,就没什么时间照顾女儿了。

我祖父是工厂里的门卫,祖母年纪大了没上班,平日里就负责在家照看我,那时我也不大,六七岁的年纪,上小学一年级,说起来小秋儿还和我是一个班的同桌呢!

放学后,祖母接我顺便也会把小秋儿给带回家,小秋儿生得可爱,粉嘟嘟的脸蛋,看得谁都想捏上一捏,再加上她那两条麻花辫,一甩一甩的很是招人喜欢,我祖母待她如同亲孙女一般,家里但凡有个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有小秋儿的一份。

小秋儿是我儿时的玩伴,同时也是我的跟屁虫,不管干嘛都要跟着我,当然上厕所除外。

小秋儿老家的奶奶还健在,老太太很是疼她,每当我们放暑假,不惜大老远的从贵州坐上几天几夜的火车来到天津,其目的就是想看孙女一眼儿。

其实照贵州当地的叫法,小秋儿应该管她奶奶叫“太”,但小秋儿打生下来就在天津卫长大,她并不习惯这个称呼,所以平日里还是以奶奶相称,对于这点儿,老太太她本人倒也不介意。

我祖母告诉我,我应该管她老人家叫“王奶奶”,我很喜欢王奶奶,因为每次暑假她来天津,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贵州当地的特产小吃,尤其是“洋芋丝”和“黄粑”,都是我和小秋儿最爱吃的。

说这个洋芋丝,其实就是土豆混合着香料加工而成的,金黄金黄的就甭提有多馋人了,一口咬下去嘎嘣脆,还有一股独特的香辣味,吃完恨不得连手指头都给舔喽,别看我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可每每回想起那味儿,还是忍不住要流口水。

黄粑是王奶奶亲手包的,说是先把糯米泡上一个晚上,隔天起来,把水份沥干,再用石磨磨成粉,然后再把糖水和黄豆粉倒入糯米粉中搅拌均匀,搅拌均匀后,将其搓成长条形状,用提前备好的棕叶包裹住,再用细绳捆绑好,随后将捆绑好的黄粑一个个的放进蒸笼里,小火蒸上个十几个小时,就可以出笼了,刚蒸好的黄粑用菜刀切成块儿,入口香甜软糯,还有一股淡淡的叶香味儿,简直称得上是人间第一美食。

听王奶奶说,她家住在贵州的一个小山村里,我喜欢王奶奶的原因不光是她从老家带来的一些个特产小吃,更多的则是听她讲故事。

在我的印象里,王奶奶有讲不完的故事,王奶奶那张嘴很会说,本来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从她嘴里说出来就是不一样,特别勾人腮帮子。

王奶奶曾给我们说起一个她们那边的民间怪谈,这故事叫“猴外婆吃手指头”,记得听完王奶奶说的这个故事,吓得我好几天夜里愣是没敢去上厕所。其内容极为骇人恐怖,可以称得上是我的童年阴影,至今还在我脑子里珲之不去。

王奶奶说大山深处里住着一只老猴子,用她本人语气来说:“这个老猴子厉害得很哩!”

怎么个厉害法呢?据说这老猴子活了五百年,都已成精了,可化人形,会说人话,喜欢吃人,尤其是小孩儿。

说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夫妻俩和两个女儿,大女儿十一二岁的年龄,家里人唤作“大妹”,小女儿七八岁的样子,家里人称其为“二妹”。

这年冬天,夫妻俩要出远门,临走前放心不下两个女儿,就交代两姊妹说:“大妹二妹,我们要出一趟远门,外婆会来照顾你们,在家要听话外婆话!”交代完这两句夫妻二人便走了。

怎知隔墙有耳,这番话刚好被躲在屋后的老猴子给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