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掌控人心,左右人的行为。
人的一切行动,几乎都是因为执念。
与人相处、工作、吃食、睡眠......
哪怕你在路上走个路。
那也是因为,有利。
而利,本身就是执念。
执于为利。
执着于利我。
这是大脑的本能,也是假我的底层运作逻辑。
一切我认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我才会采取关注和行动。
关注的是我认为这个事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利。
没有,一笑置之。
有了,就要计较得失。
甚至有些人,还会对一些没有与自己的利益产生纠缠的事情,
去高谈阔论,企图引起认同,收获情绪上的利。
所有的行为,都与利己有关。
也就是执念,从一开始,就是人生存的动力。
修道者,难道没有执念?
那他们为何想要成仙?
圣人,难道没有执念?
那他们为何要引导世人觉醒?
大无私?说的,仅仅是物质层面罢了。
他们很清楚,平衡规则的运用法门。
所谓的大无私,其实就是舍物质,得精神。
一切行为皆为执念。
所以,大修行之人,不会讲舍弃执念。
因为无法舍弃,
讲的是放下、看淡。
放下和看淡对欲望的执念,
想要,那就已经是执念了。
那么,执念,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可以催动行为发生的能量。
也就是说,执念,没有好坏之分。
它只是一种能量。
当我们去界定执念的好坏之时,
那就已经脱离了本我的观察者修行法的本源。
本我灵魂,是我看到了,就是看到了,但我不会继续评判分别。
如如不动,才是对待执念的真正视角。
那为什么修行者,在路途中,必然要先解决执念这个根源呢?
那是因为修行者,有如如不动的心,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向宇宙发出的念。
一旦有了执念,就会着急、会怀疑。
最终向宇宙发出错误或者混乱的信号。
明白了吧,执念,会影响吸引力法则的运用。
大修行者,对待执念,只有两步。
一是理解执念的因果。
二是击破信仰体系,将执念的运转程序植入进去。
最终重新构建,形成具有包容性运转的信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