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就需要想方设法了,人家在盖房子,替人家去搬砖,人家在收粮食,给人家搭把手。
既不能让主家厌烦,还得让主家看到辛苦,特别是那些没人干的话,才能主动帮忙,不至于被赶走。
修个屋顶,刷个漆,修个锅碗瓢盆,收个垃圾,一切为了谋生。
这叫想尽千方百计。
通过逃荒要饭,学会了做饭,学会了修理家具家电,学会了建造房子工程,最终就是吃尽千辛万苦,形成了规模,发展成了产业。
所以发展产业,绝对不是官员们一拍脑袋,就能制定出来的,需要基础,需要苦干实干,需要因地制宜,还得加上运气,才有可能成功。
清远市附近没有成规模的蔬菜基地,都是郊区的农民自发性的种菜。
发展蔬菜种植,有一个前提,必须得有水,水资源得丰富。
就像某地准备发展蔬菜大棚,请了专家来指导,专家过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水你发展个寂寞,你技术再好,再舍得投资,一个没水的条件就限制住你了。”
胡窑乡和东河乡因为临近龙陵河,水自然是不缺的,龙陵河是一条丰水河,并不限制取水,包括上下游的其它乡镇,都有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的基础。
但跟其它乡镇不同,胡窑乡没有产业基础,基本上是一穷二白的状态,正好在上面打造,已经有产业的,你让他们放弃产业,专心种菜,除非你种的是有机蔬菜。
所以胡窑乡临近河的几个村子都适合发展种菜,但这个靠行政力量很难实现,靠榜样带动效率又慢,成立农业合作社才是最好的路子。
但现在农业合作社的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没有法律保护,合作社就是一个合法的组织。
年龄大点的人都会有记忆,刚建国不久,乡镇不叫乡镇,叫公社,准确来说叫人民公社,就是农业合作社的一种高级形式。
从一般的农业合作社(小组或小队),到高级合作社(大队),最终形成人民公社,其实就是乡镇。
一大二公,符合普通民众在较为贫穷的年代中对于公平的追求,大家都很穷,你就算是多吃多占,也多吃不到那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