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惯例,宫里出资的钱,又是赖皮地拿书社欠款来凑数。
当初购买《永乐大典》,合计是五十万两白银。
书社增资扩股时,拿出了十万两配股;钱庄增资扩股时,又拿出了十万两配股,格物学奖励会社这边,拿出了五万两凑数;
书社这边每个月的利润,都是要拿一半给宫里还这个债。大半年过去,也还了大概五万两了。
主要是书社各分社都是上半年陆续成立,要盈利,并且盈利多少,都有一个过程,需要时间。
总共合计起来,书社这边因为《永乐大典》而欠宫里的钱,大概就不到二十万两了。
如今,宫里再拿出十万两买玻璃作坊的股份,书社所欠的钱,终于不多了。
裕王府这边,同样是出了十万两,现银不够,是向钱庄借贷的。
李家和陈府,则是各自价值八万两的股份,其他大小东家,合计起来是四万两,平均起来,就是人均四百两的股份。
当然,这些东家里面,最多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和以前一样,是一万两,也是借了钱庄的钱。
其他小东家,则根据其贡献大小,从五百两到一百两不等。
玻璃作坊这边,其实是个技术作坊了,里面的匠人,待遇就很高了。
烧制玻璃的关键匠人,包括磨制各类镜片的,视技术高低,月薪高达五到十两银子不等。换句话说,他们如果手艺好的,一个月就顶普通人一年的钱。甚至到年底,还有会奖励金。
如果一直表现好的话,以后的原始股份,也可能会有份。
玻璃作坊出品的玻璃,因为有李文贵在,知道无色透明的材料配方,大概是什么,实验多次之后就能得到想要的效果;至于如何做出各类玻璃器皿,都不需要这些玻璃匠人去琢磨,李文贵这边就能直接给图。
一些关键的玻璃器皿,比如显微镜,因为李文贵知道怎么做,更是比原本历史上要早发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