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郑维国、李恪还有四连连长张友定,摸着黑开始在大校场上跑十里。
李恪也是纤夫,不过这家伙有些与众不同。他小时候读过四年私塾,后来家道中落,实在供养不起,只得辍学种田。算是整个近卫师一千人里面,文化程度最高的了。
后来家乡遭灾,逃难的路上死了老爹,就剩下他和他娘两个人。想去给人家店里当伙计,可是又没有本地的熟人能够作保。
为了填饱肚子,只得暂时在通州拉纤挣钱糊口。刚做了不到两个月纤夫,就遇上了孙传庭去招兵。
本来他是招不上的。因为当他知道消息,跑到现场应募的时候,人家都选拔结束了。情急之下便对孙传庭大喊,说他是童生请求破例。孙传庭也是读书人,当场对他考校了一番,看他字也写的不错,很同情他,于是便把他招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初孙传庭招的五百零一个新兵,零出来的那一个便是他了。
入营之后,因为读过书会写字,经常被孙传庭抽调去帮助采买军需,还帮着干些写写算算的事。只是当初选教导队的时候,他迷糊了一下,没被选上。
李恪种过地、拉过纤,体能还是可以的。但是他内心深处并不满足于一个小小的伍长。
他家原本是个富裕的农户,自幼酷爱读书,后来虽然辍学,但是耕田时也常常借书来读。因此李恪比营中绝大多数士兵,在眼界和思想上都要开阔得多。
当初孙传庭在通州招兵时,他一听消息,便感到此事不一般。因为当时说了,是给皇帝招募亲军,负责选拔的还是个兵部侍郎。这可真是闻所未闻之事。
虽然不知道应募后是去干什么,但是一听这个名号就绝对不一般。如果是普通的营伍过来募兵,李恪肯定是不会去的。大明的军兵地位低贱,还要被上官大肆克扣军饷,进去就是主要干些杂活,李恪宁愿拉纤都不回去。
但是这个皇帝亲军的名号,可不会有人敢乱说,如果能见到皇帝,那便意味着机会。李恪都没跟老娘商量,果断跑去应募。
入营一个多月后的所见所闻,让李恪庆幸自己选对了。在他看来皇帝是要将这支新军,打造成自己的嫡系部队,将来肯定是要大幅扩编的。不然皇帝不会在这上面花费如此大的心血。
而自己做为第一批应募入伍的士兵,如果表现出色,被皇帝看中的话,将来必然大有前途。
这些事,李恪都藏在心里,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过。所以他一心想要抓住机会,便希望通过努力训练,从而表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