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李邦华,郭可阳又接见了新任工部侍郎毕懋康。
毕懋康年龄比李邦华还要长几岁,南直隶歙县人(今安徽歙县,明朝时没有安徽省和江苏省,两地统称南直隶,由南京六部直管)。
郭可阳了解毕懋康,是因为此人是明末武器专家。郭可阳读军校时学步兵专业,曾对轻武器历史感兴趣。在课余时间查阅过许多资料,才知道了毕懋康的大名。
毕懋康在天启四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后遭魏忠贤排挤,被罢官。
在崇祯年间撰写并出版了《军器图说》一书,在书中首次介绍了自生火铳(就是燧发枪)。将鸟铳用火绳点火的装置改进为用燧石发火装置,从而克服了火绳点火怕风雨的弱点,并且提高了射击速度。只是当时朝廷没有意识到这一跨时代革新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大量普及。
行礼后,命内侍给毕懋康赐座。
“朕听说毕卿不但文章做得好,还对经世致用之学颇有研究?”
“陛下谬赞了。臣自幼除了研读科举文章,亦喜欢读写杂书,是以对民间制器之术及水利百工皆有所了解。”
原来毕懋康出身书香门第,家道殷实。自幼便博览群书,见识广博。
“朕起复毕卿出任工部侍郎一职,只为一事。”说罢郭可阳便令内侍取一只鲁密铳过来。因为下午要接见毕懋康探讨燧发枪一事,郭可阳提前令人去安民厂取来了一支鲁密铳。
“毕卿你看。”郭可阳将毕懋康召至近前,手持鲁密铳给他看。
“这是鲁密铳,是我大明火铳中威力最大的,毕卿可认得?”
“臣曾见过此铳。臣记得是在万历二十六年由赵士祯根据西洋火铳改制而成。彼时臣刚中进士,官授中书舍人。臣平时酷爱制器之术,曾去看过。赵先生还着有《神器谱》、《神器杂说》等火器制造之书,臣也曾研读过。”
“对,就是赵士祯所制之鲁密铳。没想到毕卿还读过赵士祯的着作,朕这下算是找对人了!”
“毕卿你看,这鲁密铳虽然犀利,但是朕觉得铳管过长,冲孔稍小,在战场上如遇建奴重甲兵,则破甲威力还是不够大。朕已令兵仗局及安民厂加以改进。”
“朕需要毕卿主持改进的乃是另外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