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步兵科教官为谢明胜、骑兵科教官为李汝珪、炮兵科教官为郑雄、辎重科教官为李光壂。余诚亲自担任讲武堂的校长,以示对讲武堂的看重。
学校的学员有七成是从余家军各部中选取的立过军功的战士,从士兵到班排长都有。另外三成是对外招募的,这三成主要是为炮兵科与辎重科招募的,因为这两科对学员的文化要求比较高,从现有军队中还真抽不出这么多文化达标的战士。
学校分期举办,第一期学员共有两百一十六人。这一批学员的学制只有三个月,算是速成班,毕业后将担任低级军官,已有职务的战士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晋升。
等到以后摊子大了,人才丰富了,讲武堂还会开办面向中层军官与高级军官的训练班。
谢明胜从荆门返回后,第一时间就去拜见余诚,向余诚求教自己应该给这些学员教些什么东西。
余诚属于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结合后世资料给谢明胜讲了自己的想法。
这次招收的学员虽然大多从军队中选拔出来的,但毕竟还有些没当过兵的书生,所以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进行队列队形及军人仪态训练。
此外还有体能训练,步兵科尤其看重体能,这不是为了锻炼他们的身体,而是要让他们进入基层以后更容易锤炼新兵。
此外除了识图制图这些所有学员都要学习的大众科目外,就到了各个科目教官自身的发挥时间。
面对谢明胜的讨教,余诚问道:“你当年在边军当夜不收时,是谁教的你?”
想起当初的经历,谢明胜就有些心酸,说道:“哪有人教啊?上了战场打两仗,全凭自己运气好才活了下来。上官看我使得一手好弓箭,就把我派去当了夜不收。”
“到了夜不收后,请一个老军喝了几顿酒,才给我讲了几个窍门,后来有一次碰到鞑子,那老军也死了。我也是不知道多少次死里逃生,才有了些心得。”
余诚道:“这不就得了?你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这些心得教给徒弟们。从行军如何省力,如何扎营,如何追踪敌军,再到野外如何判断距离、方向,甚至厮杀时如何能让自己有最大活下去的可能,不都是可以教的吗?”
谢明胜茅塞顿开,道:“司令放心,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