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版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原文: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白话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常以安静胜过雄强,因为它安静,所以适宜处在下位。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以汇聚小国;小国对大国谦下,就可以被大国接纳。所以,有的是大国通过谦下而汇聚小国,有的是小国通过谦下而被大国接纳。所以大国不过是想兼并、养护小国,小国不过是想依附、侍奉大国。双方都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大国尤其应该谦下。
《帛书版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原文: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白话文:“道”是万物的根源,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之人得以保全的依靠。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的尊重,高尚的行为可以赢得别人的赞誉。人即使有不善的行为,又怎么能抛弃他们呢?所以拥立天子、设置三公,即使有拱璧在先、驷马随后的隆重礼仪,也不如安坐下来进献这个“道”。古人为什么把“道”看得那么珍贵呢?不就是说有求于它就能得到满足,犯了罪过可以得到赦免吗?所以“道”被天下人所尊崇。
《帛书版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白话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务,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德来报答怨恨。解决难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想做大事要从细小的地方开始。天下的难事一定是从容易的事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的事做起的。所以圣人始终不贪图做大事,却能够成就大的事业。轻易许下诺言必然缺乏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然会遭遇很多困难。因此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难,所以最终没有什么困难。
《帛书版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