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再比如,在现代社会中,有些人一心追求财富和地位,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违法犯罪。他们虽然获得了一时的物质享受,但却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和健康,最终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

相反,有一个关于知足的故事。有一个年轻人,总是觉得自己不幸福,于是他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让他拿着一个杯子,然后往里面倒热水,直到水溢出来烫到他的手,他才把杯子放下。智者说:“你就像拿着这个装满热水的杯子,不懂得放下,所以才会痛苦。只有学会知足,放下过多的欲望,才能感受到幸福。”

还有一个故事,一位富翁在海边散步,看到一个渔夫悠闲地晒太阳。富翁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多打些鱼,赚更多的钱?”渔夫回答:“赚那么多钱做什么?”富翁说:“可以买更大的船,赚更多的钱,然后享受生活。”渔夫笑道:“我现在不就在享受生活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足不是拥有很多,而是珍惜当下所拥有的。

总之,帛书版《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告诫我们,要懂得控制欲望,知足常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陷入无尽的欲望和痛苦之中,真正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帛书版《道德经》第四十六章故事情节:

故事(一)

在华夏大地的悠悠历史长河中,曾有一个辉煌的王朝——盛朝。

盛朝开国之初,君主贤明,以道治国,施行仁政。天下有道,百姓安居乐业,农田肥沃,谷仓充盈。那时,战马被遣回民间,用于耕田拉犁,粪肥滋养着广袤的土地。集市繁荣,孩童欢笑,人人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安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之君逐渐被权力和欲望蒙蔽了双眼。他们大兴土木,建造奢华宫殿,征敛无度,追求无尽的财富与荣耀。宫廷之中,奢靡之风盛行,官员们贪污腐败,搜刮民脂民膏。

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君主不断扩军征战,强征百姓入伍。原本宁静的田野,如今充斥着战火与硝烟。怀孕的母马被迫在郊外的战场生产,新生的马驹还未来得及感受和平的温暖,就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

朝中一位忠臣,名叫李贤,他深知国家的危机所在。他冒死进谏,痛陈君主的罪过:“陛下,如今之祸,莫大于您那无尽的可欲。不知足的欲望,让百姓苦不堪言,国家危在旦夕啊!”然而,沉迷于欲望的君主却将李贤打入大牢。

盛朝的百姓不堪重负,纷纷揭竿而起。内忧外患之下,盛朝迅速衰败,曾经的辉煌如同过眼云烟。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边陲,有一小国名为宁国。宁国君主秉持知足常乐的理念,不贪图扩张领土,注重发展国内民生。他们鼓励农耕,兴办学校,与邻国和睦相处。虽然宁国不大,但百姓生活富足,国家安定祥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盛朝覆灭的消息传来,宁国君主感慨道:“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吾等当以盛朝为鉴,守道知足,方能长治久安。”

故事(二)

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年轻的白领小李陷入了欲望的旋涡。

他渴望升职加薪,拥有豪华的轿车和宽敞的别墅;渴望在社交场合中出人头地,被众人羡慕和追捧。为了实现这些欲望,他拼命工作,加班加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健康。

然而,随着欲望的不断膨胀,小李发现自己越来越疲惫和迷茫。他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变得疏远,内心也变得空虚和焦虑。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读到了帛书版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段话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小李混沌的内心。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意识到自己被无尽的欲望所驱使,已经失去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于是,小李决定改变。他不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追求物质和名利上,而是开始注重与家人和朋友的相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他减少了不必要的应酬和消费,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和思考。慢慢地,小李的内心变得平静和充实,与身边人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通过这次经历,小李明白了知足常乐的真谛,在这个充满欲望的都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和幸福。

帛书版《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现代社会分析:

帛书版《道德经》第四十六章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天下无道”的现象。许多人为了追求物质的丰富和地位的提升,陷入了无休止的竞争和奔波之中。比如,一些人为了追求高薪和高位,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家庭时间,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最终导致身心俱疲。这就如同“戎马生于郊”,生活充满了紧张和不安。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 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也有诸多体现。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惜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破坏市场规则,甚至违法违规,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困境,遭受法律制裁。比如某些金融公司过度追求利益,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操作,引发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