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前人说过,棍头出孝子,以前动不动可是真打,不像现在又是宝又是乖的,把孩子惯的不成样子。所以现在的孩子相对比古人,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没几个人能舍得,毕竟咱们的都是亲儿子!
穆宁和韩休,共同创造了一个成语——韩穆二门。有家教的孩子,就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北宋真宗时期,有个比较特立独行的人,叫穆修。
穆修是山东汶上人,家里比较穷,日子过得很清贫。
一次穆修辗转来到亳州,亳州知府张知白早就听说穆修大名,叙话后安排他到馆驿歇息,并请他为一座新落成的庙宇做记。
出资建寺庙的可不是政府,也不是张知白,而是地方上的一个土豪暴发户。
按说谁捐资,得有个名字吧。就像咱们现在谁捐款救灾什么的,也都留个名,也好光宗耀祖。
这位土豪也一样,听说知府大人请穆修做记,就想着能把自己名字体现出来。
也是这位的名声不咋地,穆修看着拿来的五十两银子,直接扔院子里了。
要知道那时候的五十两银子,绝对是一笔巨款。
水浒传里,吴用第一次去找三阮时候,那哥仨穷的就只剩个裤头,买酒买肉还是吴用掏钱。当时吴用拿出二两银子,就买了鸡鸭鹅肉并一大瓮酒,就这拿钱去买东西的还有回扣。
二两银子够四个大男人吃饱喝足还有结余,可见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放现在烧饼夹咸菜,一人吃个十天半个月的应该没问题。
而此时的穆修穷的饭都吃不起,竟然把一笔五十两银子的巨款随手就扔在院子里,可见其品行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见穆修不上套,土豪觉得有钱还能有办不成的事?他认为不是这个穆修不爱钱,而是嫌少!于是加了十倍,一下子弄来五百两。